來源:幼教網 2018-09-19 15:32:13
淺議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
摘要:我園在區域游戲活動的創設、指導中,從幼兒出發,強調自主快樂地學習,通過與活動區域中環境、材料的互動,加強教師的個別指導,從而達到實實在在地促進每個幼兒個性全面發展的目標。首先從幼兒的學習生活需要出發,因地制宜地創設適宜的物質環境;其次投放豐富開放的材料,促進幼兒自主性學習以及創造力的發展;再者加強教師的個別指導,促進幼兒個性全面發展。
關鍵詞:區域活動 環境 材料 教師
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與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區域游戲活動立足于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進行個別化教育的最佳手段。與集體教育活動相比,區域游戲活動以其組織形式的靈活、活動內容的豐富,而有力地推動著幼兒教育向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教育應該尊重幼兒的發展適宜性,開展主動性學習。”現在,這一理念已經深入幼兒園教學、游戲的各個方面,那么,如何在實踐中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快樂地學習呢?針對這一問題,我園從幼兒的學習生活需要出發,強調讓幼兒自主快樂地學習,通過與活動區域中環境、教師、同伴的互動,從而達到實實在在地促進每個幼兒個性全面發展的目標。
一、從幼兒的學習生活需要出發,因地制宜地創設適宜的物質環境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其發展相適應的區域游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我園在創設區域環境時首先從幼兒的學習生活需要出發,整體考慮后各班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開放式與間隔式相結合,并充分利用陽臺、樓梯拐角等空間增加幼兒活動區域的場所。由于我園午睡室采用活動室閣樓的形式,因此給幼兒的活動區域留出了相對充足的空間。
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為其創設了角色區、探索區、美工區、音樂區、閱讀區和運動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并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利用墻面,讓墻飾成為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主要以幼兒參與為主,充分調動積極性,讓他們與環境產生互動。例如:在“我喜歡的動物”主題活動中,老師將主墻面設計成了春游時參觀動物園的背景,由幼兒繪畫自己喜愛的動物以及和父母一起收集的動物郵票而成。我們將運動區域設置在走廊外,在地面畫上了各種圖形和格子、字母、數字等,貼上寫有數字的小花,孩子們可進行跳躍運動。各班利用櫥柜、桌面及窗臺、廢舊材料等,做好隔斷,根據幼兒活動的需要和特點布置成封閉的、半封閉的、開放的活動環境,既能使活動不受干擾,又能滿足不同個性幼兒的需要。如在“周圍的人”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利用隔斷,把教室創設成一個個類似居住的小區環境,其中有開放的面包房,也有較封閉的兒童醫院等,讓幼兒的活動既能獨立開展又能相互聯系。教室上空吊掛了各種具有教育性和裝飾性的物品,如:“春天來了”主題活動中,我們在屋頂掛了多根柳條,將孩子們和家長自制的迎春花和樹葉吊掛起來。小小的自然角里,盛開的旱水仙、仙客來,嫩綠的綠蘿、山芋苗,再加上靈活的小魚、小蝦,共同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豐富而鮮活的微型自然界;探索區里,天平、量杯、地球儀、放大鏡等都成了幼兒了解自然、認識世界的操作器材,孩子們一次次的探索、操作,不斷地激發了更多的智慧火花。
二、投放豐富開放的材料,促進幼兒自主性學習以及創造力的發展
自主性學習與創造活動自然是離不開操作材料的,操作材料是開展游戲的物質保證,也是豐富游戲內容、發展幼兒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豐富開放的材料可直接關系到幼兒活動的質量,能使孩子盡興、盡情地“研究”他們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貝殼、樹葉、空瓶、紙盒等廢舊材料,投放到操作區后,孩子們會把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在他們富有創造性的小手中變化莫測,轉眼間會被制作成娃娃、汽車、蝴蝶、螃蟹等他們所喜愛的玩具,在制作過程中體驗成功和快樂。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一年齡的孩子,他們之間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并且發展速度也不一樣,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既考慮到“吃不了”的孩子,還兼顧到“吃不飽”的孩子,使每個孩子都能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發展。如孩子剛升入中班以后,為了有助于孩子學習使用筷子和促進小肌肉的發育,我們設置了“練習使用筷子”的內容,根據孩子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夾海綿蔬菜②夾蕓豆③夾黃豆三個不同層次,按難易程度分裝在三個小筐內,同時在最簡單的小筐上貼上一顆五角星,表示這是最簡單的,依次貼上兩個、三個五角星。這樣既能改變材料投放的無序、雜亂現象,又能使教師對哪個孩子達到何種水平做到心中有數。
單調、枯燥、一成不變的材料會使幼兒失去興趣,因此,我們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的進行調整、補充。如在大班幼兒“蘇州園林真好看”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剛開始對在美工區中模仿畫漏窗很感興趣,可是畫了幾次后就覺得沒勁了。于是老師就提供了彩泥讓幼兒做花窗,之后又在美工區里添加了一些剪好的卷紙芯和鞋盒,請幼兒進行拼搭塑形,雖然一開始孩子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經過多次的擺弄、嘗試,孩子們一下子來了靈感,“啊,這個像瓦片……” “看,我搭了一個太陽的漏窗!”“看我的,我搭的是花型漏窗!” ……美工區的孩子又興奮起來。隨著主題活動的深入,我們經過和幼兒的討論,又試著在美工區里增加了一些由基本幾何形體構成的大、中、小型的積木;金屬的、木制的操作材料、膠粒、插片等,還把一些廢舊材料也用于了我們的美工區活動。并鼓勵幼兒進行多種加工和操作,增加材料使用時的開放性,讓幼兒充分利用多種原材料進行加工,把這些原材料變成需要建構的具體事物,這樣既充實了游戲的內容,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