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08:49:09
后現代科學觀對理科教學目標的啟示。后現代科學觀對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的重新定位并沒有降低科學文化的教育價值,相反,增加了理科課程的任務。后現代文化崇尚多元和互補,即對同一事物力爭多視角、多層面地分析和理解,而不強調某種理論的解釋是唯一科學的。后現代主義強調科學文化的多元理解,重視科學的人文性、發展性、動態性、情境性以及意識形態特征,無疑豐富了科學文化的課程資源。這啟示我們理科教學目標不僅應該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合理的科學觀念和科學精神,使其了解科學的社會功用及其負面影響、具備對科學技術進行社會決策的責任感和素養,等等。在國際上,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國際科學教育界普遍認為,在基礎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科學素養教育應是學校理科教育的重要目標”[14]。筆者認為基礎教育階段理科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至少包括科學知識、科學技能、科學觀念、科學精神和科學審美能力等五個方面。科學觀念、科學精神、科學審美能力是以往我們的理科課程教學所忽視的,實際上,無論作為科技工作者還是合格的公民,這些素養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理科教育培養的不僅僅是工具化了的人,更應該是有知識、有思想、有能力、有情感、能創新的合格公民。
后現代科學觀對理科教學運行機制的啟示。后現代主義關于事物發展的有機整體觀啟示我們,理科教學活動是自主、有機、生成的發展歷程,是教師、學生多元主體之間交往、對話的過程。多爾指出,“這種開放的、互動的、共同的會話是建構后現代課程的關鍵”[15]。其實這種不斷地生成、發展、活動的理科教學活動思想早在杜威那里就有體現,只不過被大家連同洗澡水一起潑掉了。由此可見,后現代教學觀念強調教學中的平權、民主、動態、交往、非線性與自組織特征,這完全符合后現代科學觀中自組織觀念的邏輯[16]。對于理科學習具有明顯的后現代性的建構主義是一種影響廣泛并不斷為人們所接受的思潮,目前已經成為科學課程學習方式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科學課程建構主義學習方式的提出有兩方面的思想來源:一是后現代主義對科學文化的建構屬性分析,包括科學社會學、科學知識社會學和認識論兩個方面;再則是心理學建構主義思潮的興起。總而言之,建構主義學習方式主要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個體文化”、“為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與合作”、“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動機和活力”等一些議題。后現代主義科學觀對科學課程的啟示與要求遠不止于此,這里僅舉幾點以示說明。雖然對后現代主義的評價不一,但它畢竟為我們思考問題提供了新視角,我們至少可以用后現代兼容并蓄的態度來對待后現代主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