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2 16:39:39
二、調整優化。有效解決的實踐嘗試
(一)優化運動區材料的投放。一是發動家長資源,進行材料制作優化。我們以班級為單位向家長發出倡議,每月親子制作一樣體育器械,滿足了幼兒戶外自由游戲的需要。如自制布藝飛盤和骰子等系列運動性器械,實用、有趣、靈活,一物多玩,特別適合幼兒游戲、玩耍,豐富了我們的運動器材資源庫。二是增添輔助材料,對材料進行自由組合。有些材料在玩時增添一些輔助材料后可以激發幼兒更多的創新玩法。如幼兒在玩皮球時,有時候玩膩了在地上拍球、滾球,如果投放幾張小椅子或者幾張海綿墊子,改變玩球的場地,就又能引發幼兒更多的創意玩法,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三是優化材料分類,明確活動目的,幼兒自主管理。對戶外活動場地進行合理劃分,設置鉆爬區、跑跳區、平衡區、攀爬區、投擲區、球類區、車類區等,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自主挑戰。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各區域活動內容既保持相對穩定,又進行適當的調整增添,以不斷適應幼兒活動與發展的需要。這樣也有利于教師在指導活動中更加明確目的和效果。在整理環節,挑選幾個組長或值日生負責整理材料分類擺放,有利于幼兒自主分類整理材料,自由取放,自主管理器材,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主人翁意識。四是注重差異,材料選擇適宜。提供多樣化的游戲材料,同時考慮到幼兒年齡差異性和個體差異性,使幼兒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上得到提高。不同的材料,同一個目標。如“鉆爬”,提供的材料有適合小班幼兒的爬爬墊、鉆山洞等,也有滿足中大班幼兒向高處鉆爬的竹梯、網梯、輪胎等。同一種材料,不同的差異。有的是輕重差異,如米袋有5斤、9斤、13斤;有的是大小差異,如輪胎有大卡車輪胎、轎車輪胎、自行車輪胎。五是材料隱性指導,讓幼兒體驗成功。隱性指導策略主要體現在體育材料上作指示標記等,使該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不用教師一一講解、指導,孩子們一看就知道該怎么玩,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自主性、-參與性。如我們用紙板制作的“壓路機”,供幼兒鉆爬。一開始沒有任何暗示標記,孩子們在鉆爬的時候往往會偏失方向。后來,教師在“壓路機”上進行了加工,畫上了兩條標記線以及兩只“小手印”,暗示孩子爬行時,兩只手要摁在線上不會偏失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六是材料與民間游戲有機結合,優化活動內容。充分挖掘民間體育游戲素材,對民間游戲的玩法進行拓展和創新,并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將各種玩法落實到運動區活動中。如跳皮筋,活動前分發皮筋給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讓孩子們嘗試各種玩法和跳法,然后結合“馬蘭花開”的民間游戲整理出適合各年段的有效玩法、跳法。
(二)教師在運動區活動中的角色定位。一是幼兒自主挑戰,激發活動興趣。蒙臺梭利曾說:“如果孩子們成長在鼓勵發展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到學習,變成自我激勵者,自我學習者。”因而教師要以欣賞者、支持者的態度,盡量用啟發式的語言引導幼兒自主探索,激發幼兒內在驅動力,運用已有的經驗獲得新經驗,提高其挑戰能力。如在大班幼兒的投擲活動中,嘗試讓幼兒記錄自己每一次的成績,激發其挑戰別人的內在動力,鼓勵他一次又一次進行活動。二是運動區活動是開放的體育活動,放開的是幼兒的手腳,但不放棄教師的指導,在開展活動中一定要把“安全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活動之前教師要做好環境的創設、常規的建立、器械的添置和更換、內容的安排等工作。在活動中,教師首先是一個觀察者。只有通過仔細的觀察,教師才有發言權,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師在指導中要體現參與性、民主性,當幼兒在運動中產生新的玩法時,及時的評價指導和交流,能使幼兒對已有經驗做及時的概括和提升,從而萌發出更多的運動方法;當幼兒在活動中做出危險動作時,師幼的共同評價與討論能讓幼兒意識到潛在的不安全因素。教師還可以以游戲的角色介入指導,分享一物多玩的方法,體驗交往合作的快樂。
運動區活動是實現幼兒園體育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為不同層次、不同發展水平、不同運動需要的幼兒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自主的運動機會,有效地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會發現幼兒更多的問題,有待我們去研究解決,讓幼兒在運動區活動中獲得更好地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