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藝書法 2018-06-22 14:17:07
書法,是我國的國粹。學書,對于弘揚民族精神,提高人的素質修養,培養人的高尚情操具有重要的意義。俗話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智;總之曰:如其人而以”。書法基礎的培養,是艱難,也是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人對有興趣的東西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并且產生某種肯定的情緒體驗,這在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起著較大的推動作用。小學生由于受年齡、家長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總體而言,對學習書法的興趣遠不如對外語、電腦那么濃厚,那么穩定。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總有部分孩子不能堅持長久。因此,小學生的書法興趣培養很值得探討。
一、創設藝術環境,感染學書激情
無論是對一部分喜歡書法的少兒來說,還是對全體少兒而言,創設一個學習書法的環境是極為重要的,這有利于培養少兒學習書法的興趣。試想一下,一個四壁掛滿書法作品的教室和一個四壁空空的教室所給人的氛圍是絕對不同的。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弄一間專門的書法教室,墻壁上掛上書法家或教師寫的勉勵語言的書法作品,并可把少兒所學的范本,多用幾本拆開,一張張貼在墻壁上,讓少兒耳濡目染。創設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少兒不斷的接受書法藝術的熏陶,這樣就保護、鞏固、強化了學習書法的興趣。
有時候,孩子們在教室里寫字,門外窗外會有好多同學圍著看,就連老師都會沒事的時候進去轉轉。還有好多同學會對我說:“老師,書法教室真漂亮,我能不能進入學校的書法班呀。”我就會笑著說:“能呀,只要你真心想學毛筆字,就能進我校的書法班。”有時候我會很早的到書法教室,那里都會有很多同學,我就會問:“你們來的怎么這么早呀?”有的同學就會說:“哎,天天作業多,累了,就來這里歇歇,寫寫字輕松輕松,到書法教室讓人的心都變安靜了。要不然太累了。”所以說以環境的創設來促動孩子的學書激情,是不能忽視的。
二、注重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有趣味性
雖然有了好的學書環境,最主要是老師對孩子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不同,孩子的進步也不同,好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的進步突飛猛進,但是老師要學會講解。對于書法的術語,學生肯定不懂,時間一長,就會乏味。能否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就要看老師的教學語言。
譬如說,在講到頓筆、提筆、回鋒、逆鋒等書法中的筆畫術語時,對于初學者肯定難以理解,所以我就會運用有趣的比喻方式去解釋這些術語,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如給初學者講解“橫”畫的時候,我就會對學生說:“孩子們,‘橫’畫就和我們上學校一樣,首先在家睡一覺(頓筆)第二天起來,咱們就要上學校啰,拐一個小彎(向上提筆),到了學校我們開始上課(頓筆),下課鈴一響我們背起書包就開始排好隊回家了(提筆回鋒收筆)。又如我教學生在米子格中寫字時,就會強調:“左右結構的字,咱們要朝格子的左邊寫,大家聽說過男左女右吧,左邊是男孩子,作為男孩子當然要讓讓女孩子啰。”講過以后同學們在寫左右結構的字時都會先靠左寫,因為他們知道男孩子要讓讓女孩子。
所以說教學主要針對小學生,其教學語言的組織要有趣味性,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征,把自己當作孩子,和他們一起交流,使他們帶著好奇與欲望進行學習。
三、抓住孩子的童真,以故事來激發興趣
學生以興趣為主,長時間的去學習書法,肯定會帶來枯燥無味,學習興趣下降。學生最喜歡聽故事,所以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講講書畫家的故事,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
在課堂上,我時常會發現孩子們老是趴在桌上舔毛筆玩,不想寫字,這時,我就會對學生說:“這堂課的任務就是講故事給你們聽。讓你們放松放松,好不好?”話音剛落,孩子們就來了興致。孩子們聽完故事后就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提過問題后會高興的拿起毛筆繼續寫字。但是在學生對故事提出的問題時,老師要作一一解答,并步步引入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孩子們了解的道理,又會堅持不懈,顯示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