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18-05-29 11:30:40
輔導孩子寫作文之前先讓孩子說作文,把中心思想、選材、細節都說清楚、說通順了再下筆去寫。
語言的積累要攫取眾家之長,主張偷句子、偷詞語、偷寫法,不主張大段模仿和抄襲,學會用別人的方法寫自己想說的話、自己想寫的事兒。
家長要幫助孩子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細節,積累寫作的素材。閱讀、旅行、看電視、聽評書都是幫助孩子開闊視野不錯的方法。
從三年級孩子學寫作文開始,語文老師就經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老師,要不,給孩子報個作文班?”
寫作文對很多孩子來講,的確不算是一件輕松的事兒,但是報個作文班真的就可以解決他們寫作文難的問題嗎?那些一寫作文就頭疼不已的孩子,坐在書桌前半天寫不了幾個字的孩子,寫出滿篇流水賬的孩子,真的報個作文班就能寫好作文嗎?
其實,孩子們寫作文困難,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不知道寫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寫。
“不知道寫什么”是因為在生活中不善于觀察和思考;“不知道怎么寫”是因為詞匯貧乏,積累不足,技巧欠缺。而這兩方面,只有技巧是可以在作文班中訓練一二的,其余的還是需要家長在課堂外多幫助孩子,可具體怎么幫呢?
一、家長要做孩子的“照相機”。
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感人,孩子如果忽略了,家長就應該像照相機一樣,幫孩子及時捕捉那些畫面,幫他們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而那些畫面就可以作為孩子寫作的素材,寫進孩子的作文里。
班里有個叫曉寒的女孩,有一天寫了一首兒童詩,大意是:腳趾頭們每天被套在襪子里非常無聊,大腳趾就對其他幾個腳趾頭說:“你們想不想出去逛逛?”其他幾個腳趾頭紛紛搖頭,大腳趾才不管那么多,拱啊拱啊,終于從襪子里探出了腦袋:“哇,外面的空氣好清新啊。”
我看到這篇文章忍不住為孩子叫好。要知道現在孩子們寫作文,精彩的作文并不少見,但是有新意的文章實在不多。這孩子的思路真讓人驚喜。找來孩子一問,原來是曉寒早上穿襪子時發現襪子爛了,喊媽媽來給自己縫襪子,媽媽一邊縫襪子一邊啟發孩子:“你經常讀童話故事,你能不能想一想,如果是在童話故事里,腳趾頭為什么要鉆出來?襪子為什么會爛呢?”經過媽媽的啟發和點撥,生活中一件庸常的小事兒就這樣變成了一首清新的童話詩。
這位媽媽是個對生活充滿好奇心的人,她曾經發過一篇微博:忽然發現這個“二”,竟有好多讀法啊!廣東讀“義”,福州讀“爛”,上海讀“尼”,信陽人讀“愛”,剛剛遛狗又聽見一個路人說“樂屋疑四”(二五一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哈哈。
我特別欣賞這位媽媽的生活態度,我們的生活中充斥著大量這樣平淡的事兒,只要對周圍的人和事兒感覺敏銳,積累豐富的體驗,把作文寫好就不是問題。
不管多大年紀,只要我們對生活有好奇心,多觀察,多思考,就永遠有新鮮的事情發生。如果你想幫助孩子寫好作文,就從留意身邊的小事兒開始吧。家長多留心當好“照相機”,孩子一定會慢慢比著葫蘆畫瓢,留意生活中的細節,積累作文的素材。
二、家長要做好孩子的“千里眼”“順風耳”。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 這句話一點兒都不假。天才不多,在某一方面優秀的孩子,他的家長也一定在這方面付出了努力。所以不要相信“我的孩子從來都不用管,不知道怎么就學好了”這一類的話,說這話的家長十有八九是在敷衍你,你要是不管自己的孩子,那就太天真了。
我教過一個男孩子,他非常調皮,經常會因為打架而請家長,但是他在學習上從不馬虎,尤其是作文寫得非常精彩。在一次家長會上,我請他的媽媽給大家分享一下她教育孩子的經驗。男孩的媽媽很認真地做了一個PPT,非常詳盡地向大家講述了她是如何陪孩子讀書、看電視、聽評書,從而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的。她用照片向我們展示了孩子的書架。孩子的書非常駁雜,哲學、科學、歷史、軍事、數學、自然、童話、名著……用這個媽媽的話說,必須讓孩子營養均衡,不管愛不愛看,什么書都要有所涉獵。再加上她本身對于兒童閱讀很有研究,很會給孩子挑書,我第一次看黃蓓佳的書,就是這個孩子“借”給我看的。另外,她強調,孩子如果在家里學習和看書,爸爸媽媽也一定要是閱讀或者工作狀態,這樣孩子才能心平氣和地學習。雖然孩子大了,能獨立閱讀了,但她還是會讀書給孩子聽,孩子很享受這樣的時光,有時候家長讀了一半,接了個電話或者假裝有事不得不走開,孩子就會自己接著讀下去,他不知道媽媽正在一邊偷著樂呢。
對于孩子看電視這件事,很多家長都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們的顧慮很多:對視力不好,耽誤時間,媒體信息良莠不齊……看似都很合理,可是這位媽媽卻是鼓勵孩子看電視的,但條件是一切都得在家長的掌控中,不能讓孩子單獨看電視,不能隨心所欲地看。
“不能讓孩子單獨看電視”,這個大家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不能隨心所欲地看”呢?就是說在看電視時,要選擇適合孩子看的電視節目。孩子可以看什么呢?《百家講壇》、《新聞聯播》、科教頻道和紀錄片頻道的紀錄片、名人訪談,偶爾也可以看點軍事節目等等。為了讓孩子更好地看電視,她還訂了一份《中國電視報》,和孩子一起把每周想看的節目畫出來,在總時間不變的情況下,讓孩子擁有相對的自主權。因而,在她的家里,看電視這件事兒一下子就變得簡單起來,每天,根據孩子的選擇,電視到點就開,看完就關。
有時候我會在上課或者早讀時跟孩子們說起一些時政要聞啊,說點歷史典故啊,這孩子經常在下面接話,把他叫起來,他總能說得頭頭是道,問起來就會說是電視上看的。后來他寫作文《我最佩服的人》,寫的竟然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而其他的小朋友還停留在寫小伙伴的階段,最多寫寫桑蘭、周杰倫這樣的知名人物。他在點評金太祖時有理有據,選取的事件非常典型,細節描寫生動,人物形象也很豐滿。
孩子的媽媽認為看電視也是一種閱讀,只不過是以聲音和畫面作為載體的。她這樣大氣的教育觀造就了視野開闊的孩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