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8-17 10:49:36
就這樣,“死魚”復活了。
我用游戲化的語言將小煉重新引入教學情景,巧妙地化解了小煉給我帶來的師幼互動中的“尷尬”。
(案例提供者:宋燕)
“跑偏”的孩子
九月開學后,我班進入了“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其中有一個集體活動是“爸爸本領大”,我設想讓孩子講講爸爸的本領,分享一下生活中親子之間鮮活的故事,增強孩子對爸爸的情感。
活動中孩子們發言踴躍:“我的爸爸會開車。”“我的爸爸會釣魚。”“我的爸爸會打籃球。”活動似乎進行得非常順利。
這時,小志舉手說:“我的爸爸會打電腦。”我點頭表示贊同。小志接著說:“爸爸總是打電腦,玩游戲,不陪我玩!”
沒想到,我的鼓勵竟讓孩子的“跑偏”不約而至,我不禁心中一顫。這時,其他的孩子開始竊竊私語,眼看著一場“表彰會”即將變成“批判會”。
我飛快地思考:
如果我回應:爸爸是為你好,小孩子不能長時間打電腦,這樣對眼睛不好。那么爸爸一直霸著電腦不陪孩子也不對。這樣的回應雖然孩子嘴里不說,但心里一定不服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