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07-13 17:14:34
四、個人是兒童挫折教育的主體力量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會因素對挫折承受力的形成雖然起重要作用,但它們必須通過個體的心理活動才能發生作用。
1、培養兒童挫折應對的自我監控
兒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存在認知的自我監控,同樣,兒童在應對挫折過程中也存在挫折的自我監控。自我監控就是個體為了達到預定的目標,將自身正在進行的實踐活動過程作為對象,不斷對其進行積極自覺的計劃、監察、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過程。兒童在遭遇挫折時,要減少或消除情緒困擾和心理問題以及對挫折的不適當的反應,最終要學會對自己頭腦中的想法、解釋和評價進行自我監控。通過自我監控,學生可以主動利用各種渠道去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挫折應對知識、技能和策略。
2、確立合理的個人期望。
個人期望高的兒童往往對自己的要求較高,其學習比較努力;個人期望低的兒童對自己的要求較低,學習缺乏積極、主動性,但個人期望并非越高越好。如果個人期望過高,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就會使兒童產生失敗感,挫敗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老師和家長要教會兒童在對自己的實際能力正確認知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正確設定目標、并及時調整目標過高的不切實際的奮斗目標。
為了讓我們下一代能鍛煉出更強社會適應能力和幸福品質,以便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環境中游刃有余發展和生存,尚須家長和教師,以及社會、教育、文化等各界齊心協力,為了我們民族強盛、國家發展,共同創設一個利于人生存發展提高、強盛和諧環境。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