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3 10:34:32
我們小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歡玩橡皮泥,縱是最頑皮的孩子要是一接觸到橡皮泥,也會頃刻變得非常安靜,橡皮泥在幼兒的揉,搓,捏,壓中如同變魔術般變成了各種不同的形狀,小朋友們在玩橡皮泥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無窮的樂趣。但每玩一次橡皮泥,盒中就會缺好多,許多孩子把橡皮泥偷偷地帶回家。雖然,每次都及時對他們進行教育:幼兒園的橡皮泥是給大家一起玩的,是幼兒園的,不能拿走。但效果不好,仍然有許多小朋友把它拿回家。于是,我改變了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不再象往常一樣進行批評教育。一天,在小朋友離園前,針對孩子們急著想回家的心理,我先用擬人化的口氣,著急的口吻對他們說:“美工區的橡皮泥媽媽,這幾天特別著急,她的寶寶不見了。”說到這,孩子們紛紛被我所吸引,一臉的困惑,見此,我覺得教育的契機來了,便接著往下說,“橡皮泥媽媽的孩子是在出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侯不見的,到現在還沒回家,媽媽都要急哭了,哪個小朋友看見橡皮泥寶寶的,趕快送它回家,它要找不到媽媽,也要哭了。煽情的話語引來短暫的一片寂靜,“老師,橡皮泥寶寶在偉偉那兒。”一些孩子更是自覺地把橡皮泥交到了我手里,然后紛紛跑到我身邊表示:再也不讓橡皮泥媽媽和橡皮泥寶寶分開了,以后不拿橡皮泥回家了。果然,孩子們真的再也沒有去拿橡皮泥回家,當個別幼兒忍不住想拿時,他們會非常認真地告訴他們:別拿橡皮泥回家,橡皮泥寶寶會想媽媽的。這一教育,不僅使幼兒自覺約束了自己不亂拿橡皮泥的行為,而且激發了小朋友愛護公物的道德感。
將物體擬人化,激發了孩子“泛靈”心理,對小班幼兒的心理影響尤為明顯,使孩子把外物同化為自己的心理活動,然后順應這種心理活動所要求的行為規范。“靈化”了的外物對幼兒的德育教育效果是明顯的。
三、擬人化教育利用屬于引起幼兒注意的外部因素,創設了良好的教育環境,較容易吸引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使小朋友產生興趣,而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力,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幼兒美術作品的講評一直是我感到最難把握的。孩子作畫時處于安靜狀態,講評使幼兒活躍起來。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肯定的評價,特別是小班的幼兒,老師則應該既滿足孩子情緒情感的需要,又達到引導幼兒發展的目的。
我上了一次美術課“畫畫我靈巧的小手”。在作畫的時候,幼兒都很感興趣,也很專注,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但在講評時,許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對別人的畫漠不關心,只對自己的畫感興趣。盡管一再提醒,就是不起作用,我想吸引孩子,便要投其所好,滿足他們的需要。見婷婷畫的是一張五指分開的畫,用小手指的口吻說“婷婷小朋友,她把我畫成了一個小樹杈,真漂亮,謝謝婷婷。”這句話剛說完,原本鬧哄哄的教室一下子安靜下來,孩子們一個個眼睛瞪得大大的,等著我繼續說下去。我借題發揮:要是在我身上再幫我畫幾個蘋果就更好了,我就變成蘋果樹了。“話音剛落,小朋友們都哈哈大笑起來,活動室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接著我又用同樣的方法評價了另 外幾位幼兒的畫,“雯雯小朋友把我變成了一座山。(五指并攏)”,“真真小朋友把我的兄弟姐妹都分開了(只畫了一個或幾個手指)”。孩子們哈哈大笑,爭先恐后地要來講評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昕瑤拿起潔潔的作品,用手擬人化的口吻說:“潔潔給我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顏色涂的鮮艷),我可帥了。我要謝謝她。”她的話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短短的一堂課,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了講評的快樂,也讓我受益頗多。
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勤思考,勤總結,小班幼兒運用擬人化的教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動作,抓住了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對活動結果發生興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以興趣為師,使幼兒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能有效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主動地學。
四、 擬人化教育開啟了小班幼兒的語言智能,為幼兒學習母語創設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使幼兒的語言變得豐富多彩,為每位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心理學研究證明:3"6、7歲是語音發展的關鍵期,而3"4歲為語音發展的飛躍期。
在對小班幼兒實施擬人化教育時,我發現擬人化教育對幼兒語言的發展也起著積極促進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剛入園時,他們的發音大都不準確,語言是常用的一些動詞和名詞,幾乎沒有什么形容詞和副詞,也不知道什么表述語言的語法結構和規則。如果將擬人化教育也滲透進去,融入到幼兒的語言學習中去,會變得怎樣呢?故事,兒歌是提高孩子語音正確率,發展語言,豐富幼兒詞匯的一條捷徑。講述小班幼兒最喜歡的動物故事和兒歌并全部擬人化,孩子的興致極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幼兒的語言發展了。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幼兒的語言發展了。山羊公公拄著拐杖慢吞吞地走過來,小兔姐姐高高興興地上 幼兒園等,幼兒們暢游在沒有界限的動物世界和人類世界中,擬人化的故事和兒歌延伸了幼兒的生活經驗;具有童趣的擬人化語言刺激了孩子的想象力。日積月累中他們的詞匯量在增加,語言在豐富,句式在多樣,想象力在提高。小朋友們越來越愛講,也變得越來越會說話了,儼然便是一個小小演講家,無拘無束地表現著他們的個性。孩子們運用擬人化的語言和所積累的豐富詞匯和句式講述著他們所認知的環境,他們“眼中”的世界。在這個充滿童真的世界中,甚至連一些平時不愿講話的幼兒,也深受熏陶,抵擋不住語言的“魅力”,紛紛接納,頻頻使用。
經過對小班的幼兒實施一年的擬人化教育,我發現自己走對了路,選對了方法。因為孩子們的心理在積極發展,正如他們的身體在發育一樣。該教育方法讓幼兒體驗積極情緒,為孩子創設了寬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這對小班幼兒而言尤其重要;在針對小班的小朋友的品德教育、道德感、美感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對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心理,喚起小班孩子的學習欲望卓有成效;為3"4歲幼兒學習語言,提高語音正確率,積累詞匯量,初步掌握語法規則,豐富想象力,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捷徑。總而言之,對小班幼兒教育教學進行擬人化教育是切實可行的,是適宜的,效果是顯著的。
擬人化教育對小班幼兒心理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幼兒心理學》 高月梅/張泓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
2、《幼兒心理素質教育》 高志方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學前教育研究》——2001年01月
4、《幼兒心理教育科研就在我們身邊》——《幼兒教育》2002年9月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