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22 09:27:12
創設適宜的幼兒運動情境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幼兒教師常常創設一些符合活動需要的情境,并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幼兒運動中,教師同樣能夠通過情境的創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從而提高幼兒運動的質量。以下,我將結合在“上海市幼兒教育男教師沙龍”上交流的有關幼兒運動教育的實踐經驗,簡要闡述教師如何為幼兒創設適宜的運動情境。
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
從大量的案例和活動反饋信息來看,情境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運動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實際運動中,教師首先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和能力創設合適的情境。
由于受到認知和思維發展的限制,小年齡幼兒無法根據教師的指令或要求熟練掌握運動的技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環境和故事的渲染,創設合理的情境,幫助幼兒了解游戲的方法,從而激發他們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托班運動活動“墻倒了”中,教師首先通過播放視頻《小鴨逃跑》引入運動方法:如果發現墻倒了要及時逃離倒塌的地點,并突出跑的動作。幼兒被小鴨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很快就掌握了運動的技巧。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紙箱疊放成墻的形狀,模擬墻倒了的場面,并邀請幼兒根據視頻《小鴨逃跑》的情境扮演小鴨,練習快速逃離倒塌地點的方法,以此鞏固幼兒對運動方法的掌握。
面對小年齡的幼兒時,教師使用單純的語言講解常常不能夠讓幼兒完全理解運動的方法,簡單的材料和生動的故事可以創設出有趣的運動情境,將運動方法融入情境,幫助幼兒輕松、直觀地掌握運動的要點和技巧,并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運動熱情與興趣。
對于大年齡的幼兒,如大班幼兒,他們通常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也逐步形成了規則意識,因此,教師往往更傾向于將運動的方法和技巧直接告知他們,讓他們根據規則自主運動。教師是否需要為大班幼兒創設運動情境呢?在實踐中,我發現大班幼兒在運動中同樣需要情境的支持。
大年齡的幼兒更愿意挑戰自己的運動能力、嘗試新事物,因此,對他們來說,富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運動情境往往更具吸引力,而適宜的運動情境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對已有的運動經驗進行自主整合,生成新經驗,還能增加運動的趣味性,促進幼兒自覺掌握游戲規則,增強其規則意識。
在肖老師執教的大班運動活動“神奇布袋”中,他要求幼兒利用手和膝著地以及坐姿控制布袋在地板上的移動。在這個運動活動中,肖老師沒有直接將動作的各個要點告知幼兒,而是創設了地板打蠟機工作的情境,讓幼兒通過探索參與運動活動。地板打蠟機的形象不僅增強了運動的趣味性,還幫助幼兒理解了運動的技巧和規則,并獲得了一些新經驗。如幼兒意識到“地板打蠟機”不能發生相互碰撞,否則就會“損壞”。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相同情境的感受是不同的,不同情境對他們產生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運動情境,讓不同年齡的幼兒都能在運動活動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滿足幼兒的運動需要
在運動情境的創設中,教師不僅需要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發展的共性特點,還要根據幼兒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個性化的運動情境,從而更好地滿足每一個幼兒的運動需要。
在學習運動技能的不同階段,幼兒的運動需要會發生一些變化。如在熟悉基本運動技能階段,幼兒一方面想要盡快掌握運動的動作要點,另一方面又極力尋求運動的趣味性;而在已經熟練掌握運動技能的階段,幼兒則更希望拓展運動的方法,尋求運動的挑戰性、刺激性和靈活性。
當幼兒還處于運動技巧基礎練習階段時,教師可以采用幼兒喜歡的故事創設運動情境,從而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在胡正偉老師執教的武術類運動活動“拜師學藝”中,運動的要點是手和腳動作的協調練習。如果單純讓幼兒練習武術基本動作,這是十分枯燥乏味的,那么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基礎動作的反復練習呢?他利用《拜熊貓大師為師》的故事創設了運動情境,由教師扮演“熊貓大師”,以功夫動作比試的方式招收新徒弟,鼓勵幼兒踴躍嘗試武術動作。在嘗試的過程中,幼兒還想出了各種創新的練習方法,讓原本枯燥乏味的運動變得有趣、豐富,很好地保持了幼兒運動的持久性。
然而,由于幼兒發展的差異性,在實際運動教學活動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幼兒已經掌握了運動的動作技巧,而另一些幼兒還處在熟悉動作的階段,甚至還有一些幼兒對運動根本無從下手,不敢嘗試。為此,教師常常疑惑:如何創設一個適合所有幼兒的運動情境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