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8 14:03:59
五、教師在班級常規管理中要保持一貫性
(一)密切合作
班級常規工作的建立是教師之間的配合工作。兩教師配合密切和諧直接關系到班級常規管理的成功與否。教師相互提醒、相互幫助、相互補位是常規建立成功的關鍵。對班級幼兒的教育上老師們要保持一致性,特別是幼兒的常規制定,應共同討論,制定出適合本班的班級常規,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執行,千萬不能一個緊一個松,以免使孩子形成兩面性,從而不能將常規形成一種習慣。
(二)嚴格要求
嚴格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指對教師嚴格要求,二是指對幼兒嚴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風是促進班級良好常規形成的重要因素。一個班級,班主任應組織配班教師共同學習園內的各項規章制度,并要求每個人嚴格遵守。在班級常規中,班主任要把職責、任務等分解落實到每一個老師頭上,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其次,對幼兒嚴格管理是需要班組老師共同進行的。要做到規則對每個幼兒都是一視同仁,不能出現不公或偏頗。
(三)保持一貫性
只有做到規則的一貫性,幼兒才便于照章行事,規則才便于成為行為的準繩。這就要求我們的班級老師在常規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貫性,一旦制定出規則,我們每個老師都必須按照同樣的標準去引導幼兒。像我們蒙氏班,根據各班活動室面積大小、五大區域的劃分,在各區工作卡袋上便規定進入各區工作的人數,這便是一種對幼兒的選擇行為加以約束的規則。每個區都貼上紅、黃、藍三種卡,每個卡袋里插一個卡,當幼兒看到工作卡袋里沒有卡袋可插時,幼兒就知道應另選一個工作區。除此之外,在幼兒取工作地毯、幼兒插卡、幼兒打餐的地方都貼有可愛的腳印,這樣既可以提醒幼兒該在什么地方進行這些活動,又能暗示幼兒要排隊進行這些工作。在一日活動中,每一位老師對幼兒的要求應是一致的。
總之,班級常規管理工作是一門學問,它是一項十分細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班級常規管理是否到位,直接體現著班級整體的面貌,也關系到各項活動的開展以及開展的質量。所以,做好班級常規管理需要老師既用心,又用腦,隨時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 “活” “異”“新”,將班級的常規工作始終貫穿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善于觀察,善于積累經驗,教師與教師密切地配合,這樣才能讓班級的常規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們不能把常規當成一種強加在兒童身上的外部要求,總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兒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規本身看成是兒童主體意識的覺醒,把常規意識看成是兒童主體品質之一。只有將常規視為兒童主體的一種品質,把它當成是兒童內在的并在兒童積極的自我活動中體現出來的東西,我們才能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養出兒童的常規意識。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