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7 11:13:49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活動的意義
游戲是幼兒的生活,玩具是他們親密的伴侶。對于幼兒來說,“玩具”可以是任何東西。幼兒探索他們手邊可及的每一樣東西,并且可能把每一樣東西都變成可玩的“玩具”。通常我們把成人專門為兒童制作的、供兒童游戲之用的物品稱為“玩具”,以區別于自然的,非專門制作的“玩具材料”。
在玩具生產之前,兒童自己尋找和選擇玩物。當人們意識到兒童手中的玩物可能具有某種使用價值(例如,可以幫助兒童練習和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時,就開始主動地、有目的地為兒童自制教具。當對于玩具的需要成為一種社會性的需要時,專門從事玩具制作與成批生產的人和作坊就出現了。工業革命和玩具生產告別了手工作坊而進入了產業化時代,直到發展成為現代龐大的玩具制造業。玩具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表明,人們創造玩具,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兒童,更重要的是為了幫助他們學習和掌握生產和生活的實用技能。玩具承載著成人對兒童的期望、教育意圖、價值觀和社會文化習俗等。娛樂性和教育形式玩具的基本特性。
“教育”一般是指“教學時用來講解說明某市某物的模型、實物、圖表和幻燈等的總稱”,主要用作教學的輔助物。“寓教于樂”一直是人們對于教育、尤其是對幼兒教育的理想。自17世紀英國思想家洛克發明了識字積木,率先嘗試把玩具和教具和為一體以后。各種各樣“以幫助幼兒學習和理解某種知識、概念和原理為目的”的“教育型玩具”層出不窮。教育型玩具增加了教具的趣聞性,在某種程度上淡化和模糊了玩具與教具的區別。
從最初的石球、陶俑等到今天大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出來的現代玩具,幾千年來,玩具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琳瑯滿目的玩具市場,在玩具的生產和消費早已進入產業化、商品化的時代,我們為什么還要倡導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為幼兒自制玩教具是我國幼兒教育的優良傳統。在當前幼兒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幼兒園辦園條件已經有了較大改善的情況下,有必要重新認識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目的和意義。
(一)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三)開展幼兒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途徑
(四)傳承社會文化
(四)傳承社會文化
(四)傳承社會文化
(五)促進家長參與和家園合作
(六)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