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4:00:33
淺談如何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我們認識世界、吸取知識、開闊眼界、與人交往都要憑借語言進行。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對幼兒語言教育越早實效越好。
一、要給幼兒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教學中幼兒除了和教師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和同伴交談。而在集中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發言說話的機會太少。針對這一問題,我改變了傳統的語言教學方式,注重以幼兒為主體,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發言機會。
(一)讓孩子想說。依據幼兒好表揚,喜歡小禮物的特點,用激勵的方式使幼兒產生想說的欲望。如,在上語言課時,我對于能積極發言的幼兒及時地發一張小卡片,獎勵一朵小紅花,并摸摸他的頭或擁抱一下等給予肯定。
(二)讓孩子敢說。其實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說,而是不敢說,因此我們通過為幼兒提供多種表現自我的機會,消除幼兒獨立表現的恐懼感,增強幼兒大膽表現的欲望。
(三)讓孩子會說。在孩子想說、敢說的基礎上,我們就要引導孩子會說話,也就是把要說的話講清楚、講完整,講得生動、貼切些。
二、要優化語言教學方法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等其他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各科領域的教育是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我將語言教育滲透各科教學中,激發幼兒語言學習的興趣,讓優美的語言滲透在幼兒幼小的心靈。
在游戲教學中,無論課堂游戲還是戶外游戲都要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進行互動交流,了解游戲環節及游戲的目的,達到游戲的結果,獲得語言的發展。
在音樂活動中,讓幼兒邊聽音樂邊聯想感覺到了什么?然后用語言描述出音樂旋律所表達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在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繪畫的內容,并說說繪畫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看上去像什么?讓幼兒在講述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幼兒的語言的發展。
在種植活動中,通過聽、看、觸、摸、嘗、聞等擴大了對周圍事物的認識范圍,加強了感知深度。孩子們松土、選種、種植、移植……在做每一項工作時,我都是邊干邊講,還特意多選幾種種子,讓幼兒觀察,比較異同。出苗了,他們觀察得更仔細了,興趣更濃了。通過種植與照料花草,幼兒生活內容豐富了,思路也就開闊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陶冶了情操,在觀察、比較中豐富了語言詞匯,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三、要創設語言發展情境
幼兒學習語言的途徑是靠“聽”和聽后的模仿“說”。幼兒園語言教育的傳統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了注人式,幼兒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兒歌、詩歌,語言敘述能力提升不大。教學中,我們采用多種形式,發展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表達情景和抒發思想感情的機會,積極誘發他們多說話,做到發音準確,用詞得當,句子完整,表達清晰,連貫而有感情,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如:學完“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以后,我讓孩子們用橡皮泥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鵝、金魚、烏龜等。做好后,孩子們邊演邊講,教室里面其樂融融,好不愜意。這樣做既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與理解,又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想像力。同時,注重家園配合,讓幼兒給家長講述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和游戲,讓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并讓孩子復述等等,在多看、多聽、多說、多練中,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實現家園共同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好每位幼兒的實際情況,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通過參與活動、聽故事等,達到看人說話,看物說話,看景說話,通過朗讀詩歌、念繞口令等訓練方式提高獨自說話,與人對話的能力,充分肯定幼兒的表達能力和取得的成績,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以獲取更大的進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