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4 11:17:12
談基于核心經驗的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
學科教學知識(PCK)是"關于教師將自己所掌握的學科知識轉化成幼兒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識"。也就是教師根據課程的理念、目標等進行系統思考與梳理,把學科知識有效地"轉化"成教學任務,再將教學任務有效地"轉化"為幼兒實際的獲得。有了PCK,"為理解而教"也就有了最佳路徑。
"為理解而教"是教師在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的基礎上,把握教學重點和相應策略而展開的教學,也就是說教師要知道自己教什么,幼兒需要什么,怎樣才能支持幼兒達到學習目標。"為理解而教"要求教師理解所教的內容與特點,理解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理解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努力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幼兒,在教學互動中與幼兒共同成長。
在實踐中,我們基于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開展了有關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的研修,努力做到"為理解而教"。
一、系統思考:精準把握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
要為理解而教,首先要搞清楚"教什么"的問題。只有精準把握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核心經驗,弄清楚"教什么",才有了"為理解而教"的基點。
"教什么"需要統整的思考,既要思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與素材和幼兒學習之間的關聯,又要進一步思考幼兒經驗、興趣、需要與某一素材所蘊含的教育價值之間的關聯。
例如,《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了"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的學習目標,以及"幫助幼兒聽瞳并學說普通話"的內容與要求。《四和十》是一首由"4、10、14、40"四個數字組合在一起進行平、翹舌音的正音與辨音的繞口令,正好可以為這樣的教育目標和內容服務。《指南》中對于幼兒的語言學習也提出了"認真聽并聽瞳常用語言"以及"愿意講話并能清楚地表達"的目標,其中例舉了5~6歲幼兒在相應目標下的典型表現:"發音正確清晰"。考察幼兒的實際經驗和基礎,我們發現只有到了大班,幼兒才有可能做到在集體中專注地傾聽教師和同伴講話并正確清晰地發音。因此《四和十》這首繞口令的學習活動適合放在大班進行。
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分析素材與幼兒學習之間的關聯。一般說來,幼兒在繞口令的學習中可以獲得六個方面的核心經驗:詞匯、結構、情境、運用表現、韻律和節奏。但是,具體到繞口令《四和十》,它最突出的特點和價值在于"辨音正音"和"韻律"這一點上。同樣的,大班幼兒的學習經驗也是多方面的,一般說來他們對于繞口令已經有了一些接觸,也能聽清和念準一些相似的字音,但是對于平、翹舌音的區分尚需練習。結合對上述兩方面的分析,在這個教學活動中的"教什么"就應該放在大班幼兒平舌音"si"和翹舌音"shi"的聽辨和正音上。
綜上可見,"教什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諸多因素有關聯的。所以,我們考慮"教什么"時應有統整的視野。
二、觀察分析:準確定位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教學目標
要為理解而教,其次要搞清楚"教給誰"的問題。"教給誰"的問題是教學的立場問題,我們提倡在教學中要基于幼兒。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的每一項核心經驗都大致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把一個素材放在哪個年齡階段、哪個層次上進行教學,需要我們通過"仔細了解"和"深入分析"進行準確定位。
(一)仔細了解
為了準確定位幼兒語言學習的教學目標,我們通過調查和訪談,了解轄區內不同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兒語言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的基本隋況,以便準確把握所教幼兒的語言學習與發展水平。在仔細了解后,我們發現:
1.同年齡段幼兒在某一語言核心經驗上呈現不同水平。
圖2是我們對大班幼兒文學想象核心經驗方面的調查結果之一,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班幼兒在文學想象核心經驗的三個發展階段上均有分布:其中初始階段占19%,穩定階段占37%,拓展階段占44%。在同一個年齡階段,就某一項核心經驗而言,其三個發展階段是同時存在的,同一年齡段的幼兒語言發展有著不同水平。
2.不同年齡段幼兒在某一語言核心經驗上呈現不同水平。
圖3是三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文學想象核心經驗的調查結果之一,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年齡段幼兒在文學想象核心經驗上呈現出不同水平:其中拓展階段大班為44%,中班為13%,小班為2%;初始階段大班為19%,中班為35%,小班為72%……這說明,在各個年齡階段,就某一項核心經驗發展而言,都存在三個層次水平,但在不同年齡段各層次水平的分布量不同,且隨年齡的增長語言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
調查結果提示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幼兒的年齡階段有三個,每一核心經驗的發展階段有三層,整個層次水平就會有多種。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