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3 11:26:38
家長的刀子嘴、豆腐心是最壞的教育方法,破壞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破壞了孩子的自立能力,造成了孩子的任性、依賴和無能。還說明了家長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顯然是心理不夠健康的表現。一個心理健康的家長要把孩子看成是獨立的人,盡可能地幫助孩子成長。成長主要是孩子的事而不是家長的事。對于孩子,家長是一個指導者、可靠的朋友和堅強的后盾,而不是指揮官、不是奴仆、也不是救星。
二、總體來說中國社會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富裕過。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從困難到溫飽再到富裕階段。
我國有句老話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很多窮人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學。這是因為他們從小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里,他們知道只有奮發圖強,才能擺脫困境。而有些家長,給小孩子很多的錢,孩子拿著錢怎么能好好學習呢?這些家長們還說我給孩子這么多錢了,他都不好好學習。這是拿錢買孩子學習,有再多的錢也買不來好孩子。大家應該明白,世界上還有比金錢更能吸引孩子們學習的東西。做父母的應該認識到,“錢”離學習遠,離吃喝玩樂近。給孩子很多的錢等于把孩子引向了吃喝玩樂的企圖。等孩子長大后就不會掙錢,只會花錢。因為錢都父母給的,沒有了可以向父母再要。這種培養孩子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是錯誤的,更是十分危險的。
有些家長給孩子買很多貴重的玩具,可孩子們卻不喜歡玩。他們對沙子、泥、水感興趣。這是為什么?因為孩子們沒有價值觀,貴重玩具不適合孩子們玩,而水、泥和沙子等更能讓孩子們隨著他們的意愿移動、變化,使孩子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所以孩子們都喜歡玩。
由于獨生子女和家長素質等原因,我們的許多家庭都變成了“家庭特區”、“家庭溫室”。家庭與社會溫差太大,在家里對孩子實行的是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孩子根本沒有多少自主自立的機會,當然他也就沒辦法長大。家長實際上是“不允許孩子長大”。家長在生活上過分遷就孩子,騎名牌自行車,穿名牌衣服,不停地給零花錢,搞“超水平消費”等,這些都引導孩子向吃喝玩樂方面迅速發展。結果使孩子適應社會的能力嚴重滯后,消費欲望則極大地膨脹起來,掙錢的本事沒學來,花錢的能耐卻比家長還大。
做家長的即使再有錢,也不能在孩子面前擺闊,要適當裝窮。早先那句“再窮也不能窮孩子”是錯誤的,應該是“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錢包越鼓,家長們的知識也應該越多。家長不應該越位,有責任滿足孩子的基本需要,但不能滿足孩子們的貪婪和虛榮心。為孩子的成長敢于“奉獻”是好的,但不能當“奴隸”。為孩子敢于“奉獻”與給孩子當“奴隸”不是一回事,兩個概念混淆了,就會毀掉孩子和家長。
已經做了父母而準備不足的人必須趕快補課,刻不容緩,因為你不能對孩子說:“孩子啊,你慢些長,等等我,我正在學習怎么樣做父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