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1 09:52:46
三、不知帶孩子去哪兒玩耍
羅女士是一個8歲孩子的母親,她經常為孩子到哪兒玩而煩惱。家住北京市老城區的中心地帶,樓與樓之間挨得比較緊密,本來就不寬的小道上停滿了私家車,平時很難找到一個能讓孩子玩耍的地方。她告訴記者,鄰居中大一點兒的孩子只能在馬路邊玩滑板、踢球,時不時還要跑到馬路中間去撿球。每當有汽車從他們身邊呼嘯而過,讓人不由得為這些孩子捏把汗。
周女士居住的是一個新的樓盤,小區配套較好,家附近有一塊比較開闊、可以讓孩子曬曬太陽的空地,也有一個滑梯和秋千等簡單的游樂設施,但這里早就人滿為患,附近的居民都愛帶孩子到這里溜達,地方太小。同時也缺少青少年需要的足球、籃球或輪滑場地。當然,也有的小區內或附近有健身場地、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和游泳池,由于收費昂貴,孩子們大都望而卻步。記者發現,“帶孩子去哪里玩”其實是不少都市父母的共同煩惱。調查數據也顯示,由于城市化的發展,我國60%以上的學生的居住環境不具備進行體育運動的條件。
四、改變孩子的生活方式
英國一家慈善機構日前指出,因為長時間“宅”在家中玩電腦游戲,如今很多孩子的社會交往技能迅速滑坡,他們看上去總是神色茫然、心不在焉,時間久了,面部表情也變得生硬、僵化,不會與人說話、交流。
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表示擔憂,長此以往,我們的下一代可能變成足不出戶的“室內兒童”。
要改造“宅童”,首先要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讓孩子走出去,多參與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具體說,就是要控制孩子看電視、玩游戲的時間。每次在半個小時內,而且要和孩子事先約好。家長周末最好帶孩子到戶外運動,爬山、郊游、散步、曬太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接觸大自然是最好的運動方式,讓他們喜歡上戶外活動,而不是整天賴在家里。
從小培養孩子對運動的興趣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孩子逐漸就能養成運動的習慣。戶外運動不一定是激烈的運動,全家一起放放風箏、踢踢毽子、轉轉呼啦圈、跳跳繩、抖抖空竹等都可以,孩子運動了、身體強壯了,親子關系也融洽了。
溫馨提示:
7歲以下的孩子,盡量不要接觸電腦游戲,而要在現實生活中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讓孩子在同伴中成長,培養社交技能,多做戶外活動。有心理專家建議來個“社交離線日”,讓孩子感受真實溝通的樂趣和意義,而不是一直盯著手中的iPad。只要孩子在戶外和小朋友們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他們的健康狀況就會一天好似一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