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10 13:51:19
前幾天,我跟北京朝陽區某重點校的一位媽媽聊天,她說兒子剛上五年級,語文、英語、數學,一門100分,兩門99分,在班里排名已經是十五名之外,就是說三門課都滿分的學生就有十幾個,孩子的學習壓力很大,而她的主要任務就是每天盯著孩子寫作業,她感到自己累孩子也累。
注意:是盯著,不是陪著,因為她發現,只有她在身邊,孩子才會認真寫;她偶爾有事不能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就會敷衍了事。
關注孩子的學習固然沒有錯,關鍵是我們給孩子提供的陪伴和支持是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
就像上面這位媽媽陪孩子的做法,導致孩子寫作業對媽媽產生了依賴,并沒有真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如果陪伴的重心只是監督孩子學習,如果陪伴讓我們身心俱疲,讓孩子不堪重負,那陪伴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我相信,真正的陪伴是能夠給我們和孩子雙方都帶來喜悅的。比如,陪孩子運動或者游戲,盡情享受親子互動的樂趣;陪孩子參加重要的活動或者儀式,為孩子的某項成就而慶祝,讓孩子看見我們為他感到驕傲的模樣;陪孩子一起閱讀,共同討論書中的某個人物或者情節,一起從閱讀中感受人類智慧的傳承;陪孩子四處走走,一起發現自然的交替或者城市的脈絡,共同為這個世界的遼闊和美麗而歡呼……
情感上的支持給予孩子自信和溫暖
除了在行動上給予孩子支持外,情感上的支持對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情感支持包括:對孩子情緒情感的理解和接納,對孩子努力上進的鼓勵和贊美,對孩子錯誤行為的寬容和引導,對孩子抱有“靜待花開”的耐心和態度……
有些家長雖然竭盡全力為孩子提供了好的物質條件,但在和孩子的情感溝通上、精神交流上卻比較匱乏,尤其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許多家長感到孩子和自己漸行漸遠,為此苦惱無措。
其實,對孩子的情感支持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比如,在孩子小的時候,雖然我們要盡可能滿足孩子的愿望,但父母不是萬能的,如果我們不能滿足孩子的某個要求,可以溫柔而堅定地拒絕孩子,同時要表達對孩子愿望的理解,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雖然不能實現他的愿望,但也是愛他和尊重他的。
當孩子努力做某件事的時候,雖然他不一定能做得很好或者多成功,但是我們一定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并把我們的欣賞和贊美傳遞給孩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