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6 08:57:06
伊伊知道后,跟外公大哭大鬧了一番。一邊哭一邊指責外公:“我的東西,你為何不經過我的允許,就把它們扔掉了呢。你趕快去垃圾桶撿回來。”等外公下樓去看的時候,這些“寶貝”已經被清潔工拉走了。伊伊只好氣得跺腳,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的傷心和對外公的氣憤。
“寶貝,這些東西是你辛辛苦苦撿來的,有一次為了撿一塊漂亮的石頭,還差點掉進水里了。如果是我,也會很珍惜這些寶貝的。現在已經被拉走了,你就是把地板跺穿也沒有用啊!爸爸知道,你一定很難過,對嗎?”伊伊慢慢停止跺腳,非常傷心地哭著點了點頭。
我接著對她說:“但外公也是為了讓家里變得更整潔,才會收拾這些東西的。你現在無論怎么對他生氣,那些東西都不會長腿跑回來的。外公每天都給我們拖地抹屋,買菜做飯,是不是很辛苦的啊?”
聽到這里,她若有所思,由剛才的大聲哭泣轉為低聲抽泣,還哀求說:“爸爸,你能不能告訴外公今后不要亂扔我的東西啊?他老是把我的東西扔到垃圾桶。”外公正好在旁邊聽到,趕緊答應她以后一定先問問她再收拾。
為了轉移她的注意力,我馬上接著外公的話說道:“伊伊,爸爸以后帶你去更多的地方旅游,然后撿更多的寶貝回來收藏。如果把你的收藏箱擠破了,那該怎么辦啊?”
聽說要帶她出去旅行,伊伊馬上破涕為笑:“我們明天就去廈門玩吧!媽媽說那里的海灘有很多貝殼,我要撿一大箱回來。”
“寶貝,哪有這么快呢?爸爸答應你,春節后我們全家都去廈門海邊曬太陽,撿貝殼。”說完,我們還進行拉鉤確認。吃了定心丸的她,又手舞足蹈地跑去給全家人通報我們的旅行計劃。
讓孩子體驗父母如何管理情緒
言傳身教是訓練孩子管理情緒的一個重要方式,我們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去分享自己的感受,提升孩子對情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在真實的場景中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在教育女兒的時候,也會遇到情緒崩潰,控制不住的時候。比如,有一次,伊伊對別人出現很不禮貌的舉動,我讓她一個人反思,但是她非但沒有認識到錯誤,反而情緒激烈地說:“你不是我的爸爸了,我沒有爸爸了!”這句話讓我怒火中燒。面對這個令人生氣的場面,我是這樣調節自己情緒的。
首先,我大聲地說:“你這樣說爸爸很生氣”,然后我離開她,讓自己先冷靜冷靜。
其次,當我冷靜以后,我以觀察者的身份重現了當時的場景,當我教育孩子的時候,因為我采取的教育方式,孩子很抵觸,說了很傷人的話。我覺得很生氣,有挫敗感。
接下來,我剖析了產生這些情緒的原因,我會有這樣的情緒,是因為覺得她怎么會這么沒有禮貌,而且不知好歹,我處罰她了,她還不改正。我其實最需要的是孩子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能改正錯誤。
然后,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女兒不是故意和我作對,是因為我的做法讓她情緒激動,她是在無法控制的情況下說出那番話的,而且還不是她的真心話。
最后,我的建設性行動是:我要采取一個她樂于接受的方式,讓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自己的錯誤。于是,我改變了最初強硬的讓她自己反省的方式,而是先告訴她爸爸其實很愛她,不能忍受她說的不要爸爸的話。而且,爸爸還很生氣她的不禮行為貌,因為講禮貌是表達對別人的尊重,是每個人都要做到的,我還順勢講了一個沒有禮貌的小猴子的故事。
結果,女兒很配合,她的情緒也完全平復,而且最后我也達到了我的初衷,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愿意做出改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