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5 11:29:45
5.應與嚴重耳聾或某些特殊神經系統或其他結構性異常的繼發障礙鑒別
童年早期的嚴重耳聾會導致繼發性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不歸屬本組診斷分類。然而,較重的感受性語言發育障礙伴發部分選擇性聽覺障礙的并不少見。診斷原則是,如果聽覺喪失的嚴重程度足以解釋語言發育遲緩,應排除在本組診斷分類之外;如果部分聽覺喪失是并發因素,不足以作為直接原因導致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應在聽覺障礙的診斷之后加上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的診斷。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治療:
西醫治療
1.語言發育障礙
(1)表達性語言障礙治療
①言語治療:通過對聲音、詞匯、句子結構的加強練習,增加一些常用的短語。
②心理治療:因表達性語言障礙而繼發行為和情緒障礙時使用心理治療,但心理治療通常不用來治療語言障礙本身。
③對患兒的父母進行心理咨詢:可增強父母對孩子疾病的理解,減輕父母因孩子的言語障礙而產生的緊張心理。
④藥物治療:對于合并情緒障礙或行為問題較嚴重者,可予相應的藥物治療。
(2)感受性語言障礙治療:一般治療效果不理想。因為這類病人經常出現心理及情緒問題,所以必須進行心理治療,尤其要重視培養他們的自我照料能力和社會交往的技巧。對這類兒童的父母進行心理咨詢也是很有幫助的。
(3)伴發癲癇的獲得性失語(Landau-Kleffner綜合征)治療和預防
①給予抗癲癇治療。
②加強圍生期保健,盡可能避免造成胎兒腦損傷的因素;及早進行綜合教育訓練。
2.言語發育障礙
(1)特定言語構音障礙治療:發音障礙能被矯治。矯治的最好辦法是進行特殊教育和心理治療。
(2)言語流利障礙(口吃)治療
①言語治療:對學齡前兒童,只需減少應激性因素,讓兒童講話自然輕松,即可得以自動好轉。學齡兒童要及時進行言語矯正訓練,包括消除精神緊張因素,肌肉放松、協調呼吸和說話、控制語速、延長元音的發音等。
②藥物治療:對明顯焦慮者,須用抗焦慮藥物,可適用氟哌啶醇治療,以放松肌肉便于訓練。
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預防:
語言是兒童學習和認識四周事物的媒介,語言能力是否正常,往往會影響兒童的整體發展。近年大眾日益關注兒童語言問題,但是家長往往未能清楚分辨年幼小孩有沒有語言表達或理解的障礙。
一般來說,幼兒如在兩歲時仍未說單字或在三歲時仍未能說簡單的短句,便可能顯示他們有語言障礙。家長如有疑問,應盡快向家庭醫生、母嬰健康院或兒童就讀的學校或幼兒園查詢,這樣才可大大減少延診的機會。
掌握兒童理解及表達力包括他們是否足月出生和順產,他們有沒有先天性疾病及其病歷和家族病史,及他們過往的語言表現等。標準語言評估包括語言理解和表達兩部分,所得結果會與同齡孩子的語言能力作比較。如有需要,言語治療師會觀察小孩與家人的溝通模式,發音的表現、社交和玩耍能力等,以進一步了解他們的溝通技巧。語言治療融合于日常生活兒童發展語言的關鍵期是0~5歲。幼兒如被診斷有語言的問題,便應該在這個關鍵時間接受治療。幼兒越早得到合適的語言治療,對他們日后的語言發展幫助越大。言語治療師會根據兒童的語言問題及其嚴重程度、年齡、現有能力及家長期望等因素,訂立適合小孩的治療目標。
治療項目主要透過游戲與孩子練習,言語治療師亦會在堂上教導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小孩學習語言的動機和增加練習的機會。家長學會后,可以根據言語治療師提供的家課練習與小孩復習。語言治療是治療言語和語言發育障礙的主要方法,家長的參與和配合十分重要。
1.改善養育環境中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如家庭內盡量只使用一種語言,主要撫養人使用語言時盡量大聲、簡單、清晰、重復。
2.在準確評估語音、語言發展以及智能發展的基礎上制訂個體化的訓練方案。對于特定性言語構音障礙的兒童,首先確定訓練目標,一般選擇其錯誤音中正常兒童最早出現的音(最容易的音)為目標音,通過感知、對比、模仿、最大接近、練習等方法進行音素的學習,然后根據患兒的語言發育水平進行合適的音節、單詞、句子水平的學習。對于感受性或表達性語言障礙的患兒,以“最接近發育水平”的理論為原則制訂訓練計劃,以行為塑造的原理為訓練方法。具體注意要將一對一的強化訓練與日常生活情景下、游戲情景下的學習相結合,將兒童感興趣的物品和玩具與單詞相匹配,首先創造各種情景鼓勵兒童用任何手勢或發聲作交流,然后再逐漸糾正其不良的交流方式。
3.爭取家庭的支持與配合,積極開展家庭內的訓練,父母和主要撫養者在兒童語言發育和語言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同時需注意多動、注意缺陷、焦慮等伴發問題的處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