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9-05 11:29:45
⑤社交發育延遲,興趣明顯受限。
⑥預后比表達性語言障礙差。具有聽覺障礙者和感覺綜合分析有困難的重癥病人,預后多較差。
(3)伴發癲癇的獲得性失語(Landau-Kleffner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理解性失語。是指患兒在病前語言功能發育正常,病后喪失了感受性和表達性語言功能,因此本綜合征又稱為“伴發癲癇的獲得性失語”。在一開始出現言語喪失的前后2年中,出現累及一側或雙側顳葉的陣發性腦電圖異常或癲癇發作,而非語言智力和聽力正常。本病原因不明,但臨床特征提示有可能是腦炎所致。其特征為
①典型病例起病于3~7歲,但也可起病更早或更晚。
②多突然起病,病前言語功能發育正常,失語癥狀的出現及進展迅速,語言技能多在數天或數周內即告喪失。通常不超過6個月。
③抽搐與語言喪失在發生時間順序上變異很大,二者發生間隔可為數月到2年。
④最具特征性的是感受性語言嚴重受損,聽覺性理解困難常為首發癥狀。
⑤有些患兒變得緘默不語,有些則只能發出無法理解的聲音,也有一些表現為較輕的講話不流利和表達不清并伴有發音障礙。
⑥在語言開始喪失后的數月內,行為和情緒紊亂很常見,但當患兒能重新運用某種交流方式以后,這種情況會趨于改善。
⑦本癥病因未明,有可能是一種腦炎。主要是對癥治療。約2/3患兒遺留輕重不等的感受性語言缺陷,大約1/3完全恢復。
2.言語發育障礙
(1)特定言語構音障礙:是一種特定言語發育障礙,患兒運用語言的能力低于其智齡的應有水平,但言語技能正常。特定言語構音障礙在言語障礙患兒中占很大比重,然而病因尚不明了。
獲得語音的年齡以及不同語音的獲得順序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正常發育兒童在4歲時常有發音錯誤,到6歲時能學會大多數語音,盡管可能存在某些復合音的發音困難,但不應妨礙交流。到11~12歲時,應能掌握幾乎全部發音。
發音學習延遲和偏差的兒童常出現以下癥狀。
①講話時發音錯誤,使人很難聽懂,“講話像外國人”。
②語音省略、歪曲或替代,給人的感覺是講話太快太急。
③同一語音發音不一致,即在某些詞中發音正確而在別處則否。
(2)言語流利障礙(口吃):是一種表現為言語節律異常的言語障礙。常見的口吃有兩種,即痙攣性口吃與強直性口吃。前者是發音器官肌肉的痙攣,出現多次重復第一個字的音節,后者是發音器官肌肉的強直,難以發出或停頓在某一字上。口吃的臨床表現有以下8點特征。
①開始講話時有緊張及掙扎的表現。
②開始的詞有聲音延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