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8-09 10:46:19
教學目標:
1、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知識,熱愛祖國的傳統節日,感受濃濃的親情與全家,團聚的幸福,關愛家人。
2、在尊老、敬老的節日里獲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美好體驗,以實際行動關心老人、尊敬老人。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知識以及不同民族、地區過中秋節的習俗。
2、在敬老的節日里以實際行動關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時該如何關心老人。
教學用具:
課件、錄音機、音樂磁帶、多媒體演示操作臺、實物投影儀、掛歷、祝福紙條數張、小白球、小星星數顆、一張中國地圖、描寫月亮的詩歌(實物投影)、一些月餅、扮演老人的服裝、生日蛋糕、老花鏡等。
學生課前準備:
(1)了解秋天的節日有那些?搜集描寫中秋或月亮的詩歌。課前通過聽家長講、看書或看電視等了解有關中秋節或月亮的傳統故事以及中秋節的習俗等。
(2)學生調查:
A、通過問大人或查資料,了解重陽節的含義及風俗。
B、社會上尊老、敬老的活動有哪些?
C、老人節這一天自己家周圍(社區)、開展哪些敬老活動。
D、了解身邊老人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月兒圓,人團圓
1、教學引入:
(1)、進入秋季,我們迎來了秋高氣爽,獲得了五谷豐登,也迎來了一個秋天的節日。請同學們觀看動畫,告訴大家這是什么節日,好嗎?
(2)、出示課件:玉兔吹喇叭,爺爺打月餅,輔以歌曲《月餅歌》。
歌詞:八月十五月兒明呀!爺爺為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呀!一塊月餅一片情呀!引出中秋節。
(3)、出示掛歷找到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即為中秋節。
(4)、教師講中秋節的起源。(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還要亮,所以又叫做“月夕”或 “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地與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