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30 09:21:44
PART1:民間禁忌,可信嗎
一、不合理的忌口說
妊娠期的忌口,有的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總結,有的是根據醫學而來,像孕婦吃了某種食品不易消化或易患病,就列為禁忌。但有不少卻純屬無稽之談。
沒有科學依據的民間飲食禁忌,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忌吃兔肉:吃了會產下兔唇兒。這一說法流傳年代久遠,西晉人張華的《博物志》中記載“妊娠者不可啖兔肉,又不可見兔,令兒缺唇。”
·忌吃狗肉:否則吃奶時愛咬奶頭,長大后愛咬人。
·忌吃驢肉:否則將來孩子會發“驢”脾氣,不聽話。
·忌吃公雞:這樣生下的孩子夜里才不啼哭。
·忌吃螃蟹:這樣生下的孩子才不咂泡沫流口水,還有,吃螃蟹會引起胎橫而導致難產。
·忌吃生姜:以防生下嬰兒有六指。
·忌吃鴨子:認為吃了鴨子,孩子要生搖頭病。
二、孕婦的行為禁忌
民間流傳的很多孕期禁忌并不一定科學,但大多是利于保持孕婦身心健康、益于胎兒正常發育的,或是直接有利于護胎。
·懷孕婦女的房子不能隨便拆修,也不能搬家
這個禁忌主要是與動到胎神有關系。當然,搬家時多少會要整理東西,搬重一點的家具等等,對于孕婦來說的確增加了發生意外的機會,不過這些工作還是可以由家人代勞的。
·孕婦不能動針線,用剪刀
相傳這樣生出來的小孩可能會有缺陷,其實所有的胎兒出生時有大約2-3%的比例有大小不一的畸型,或許也就是這些小部份的不確定性,逐步形成這樣的傳說,毫無道理可談。
·“喜上沖喜”危及母子
傳統中有這樣的說法,懷孕期間,家中小叔、小姑嫁娶,不能迎接禮車,否則胎兒會受驚嚇,如果參加婚禮,也不可以吃喜宴或喜餅喜糖等,以免“喜上沖喜”危及母子。這種狀況也是難以理解,不過也算是中國人特有的風俗吧。同樣的,孕婦也不能觀看喪禮,防止沖煞。對于這點也許有一些道理,因為懷孕算是喜事,在愈來愈重視胎教的現在,因為喪事的悲傷氣氛會影響準媽媽的心情,畢竟不是好事。
·曬衣服會造成流產
在懷孕后,準媽媽大腹便便,行動受限,為了避免在干家務中出現意外,許多家事還是讓另一半代勞更好!
·孕婦不能看分娩,要難產的
這條禁忌頗有點科學根據,因孕婦看到正在分娩的產婦的痛苦表情,聽到產婦的叫喊聲,容易造成一種精神壓力,到自己分娩時可能會神經緊張,以致引起難產。
三、孕期的其他忌諱
在郊區,流行有女兒孕后,娘家送分床鋪的習俗。婦女懷孕后,娘家聞訊一般在孕婦懷孕三個月左右,送一張單人床到女婿家,稱為“送分床鋪”。顯然,送鋪暗指夫婦從此以后該分鋪而居,以利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育。那么孕期什么時候不能有?孕期的除不要過于劇烈之外,還應注意哪些?
專家認為,懷孕的前3個月和懷孕最后2個月應盡量減少或者停止房事,中期節制房事。有腹痛或出血等情況,或醫生認為有流產或早產可能的時候;有前置胎盤等產科原因者都不宜有房事活動。
PART2:孕期民間習俗看究竟
多喝鮮奶,生出來的嬰兒皮膚會很白?
很多準媽媽相信多喝牛奶,出生的寶寶皮膚會變白,而多褐暗呈色澤的飲品或者吃咖哩等等,則會讓寶寶的皮膚變黃變黑。實際上胎兒的皮膚顏色是受父母的遺傳基因影響,在懷孕的那一刻已由其基因決定,與懷孕期的飲食習慣毫無關系。
生個孩子壞顆牙?
民俗說法中就有“生個孩子壞顆牙”的說法,其實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因為以前的孕婦多半營養不良,或是不懂得攝取均衡的營養,當鈣質不足的時候,自然容易在懷孕時或生產后,發生牙齒健康的問題。
而現在的準媽媽只要注重營養均衡、多補充鈣質、做好懷孕時口腔衛生保健,完全可以擁有一口同孕前一樣的“皓齒”。
多吃水果對胎兒有益無害?
老人們總是會勸準媽媽多吃些水果。他們認為水果營養豐富,對母親和胎兒有利,吃得再多也沒關系。但實際上,準媽媽不宜吃太多很甜的水果,更不能把水果當作正餐來食用,否則容易導致體內血糖升高,可能會引發妊娠期糖尿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