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4:22:17
(三)深入理解故事,練習大灰狼和媽媽不同的唱歌聲音。
1、第二遍整體聽故事。
師講完故事問:
②“兔媽媽出門前對小兔子說了什么?”
②“你會唱《小兔乖乖》的歌嗎?我們一起來學學兔媽媽的聲音。”
③“那大灰狼又是怎么唱《小兔乖乖》的歌的?我們也來學學。”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我自身的感染力、表現力完整地講述故事,幼兒在我動情的講述下感受著故事的本身特點幾魅力。同時我突出了這一活動的重點,感受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唱歌聲調。我運用啟發引導法,引導幼兒學習兔媽媽溫柔好聽的聲音及捏著鼻子學習大灰狼沙啞粗曠的聲音。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去感受兩者聲音的本質區別。)
2、分組練習,進一部分辨大灰狼和兔媽媽不同的音質。
3、個別幼兒上臺試表演。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請幼兒自由選擇角色,分組練習,讓他們在唱一唱、比一比中體驗活動的快樂,同時我運用賞識激勵法,鼓勵幼兒個別上臺表演,使情感目標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4、集體跟錄音試講故事。
(在幼兒大多已經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下,我組織幼兒集體跟講故事,把活動推向高潮。)
5、小結:“小兔子有沒有被大灰狼騙到?”
(通過這一提問,我揭示了這次活動的主題;不能隨便讓陌生人進門,也為下一環節打下了基礎。)
(四)生活情境表演。
師扮演媽媽,請一陌生的教師扮演陌生人進行生活情境表演。
(我通過“如果媽媽不在家,你們也能象聰明的小兔一樣看好家嗎?”這一過渡語將幼兒在故事中所得到的經驗又遷移到生活中,幼兒在情境游戲中,生活經驗又得到擴展。)
(五)延伸活動,故事續編。
由師講述故事前提;“大灰狼這回沒吃到小兔子,很不甘心,他回家把聲音學得和大灰狼一模一樣,而且把尾巴也裝成兔尾巴了,那它會不會騙過聰明的小兔呢?”
(故事教學目標中指出:要讓幼兒嘗試在作品原有的基礎上擴展和續編故事,而我這一環節正體現了這一目標,同時我留給了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間,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
在這次故事教學活動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2、各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以互動的方式進行。
3、教學程序是啟發導學、自主探究、遷移運用、擴展想象。
4、幼兒在“玩”、“唱”、“動”中快樂學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