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3:27:41
主題墻是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具有展示形象內容和信息的作用,所以教師在設計時,往往會更多考慮的是如何給欣賞者留下美好的視覺感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新《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與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相聯,具有教育價值……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也就是說主題墻作為幼兒園環境最重要的部分,不僅僅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更需要發揮它潛在的教育作用。如何才能在設計、展示中發揮主題墻的教育作用?要發揮哪些教育作用呢?
1.美的感受
例如在布置“過新年真熱鬧”主題墻中,教師把如何搭配主次顏色、如何體現新年氣氛的問題,以討論的形式與幼兒一起商定。有的幼兒認為新年是熱鬧喜慶的,應該用大量的紅色做背景;有的幼兒認為紅色的背景還要加一些銀色的彩條作搭配才好看;還有的幼兒認為紅色不用大量使用,只要畫個紅燈籠就有新年的氣氛了……他們各抒己見,踴躍地表達著自己對美的理解。教師請幼兒把自己的想法用擺實物的方法在主題墻中演示出來,最后由全體幼兒投票確定大家都喜歡的設計方案。當主題墻展示出來時,幼兒高興地說:“太美了……這是我們設計的,真漂亮呀……下一次我還要參加設計。”
2.增強自信心
例如在布置“秋天”系列主題墻中,教師有效利用了“主題墻”這塊特殊教育平臺,為幼兒營造了一個又一個可以表現自己長處、獲得成功的環境,最終幫助他們增強了自信心。剛開始教師把幼兒的“種子粘貼”作品展示在主題墻上,他們欣喜地向身邊的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輕輕地說:“這是我做的”;當第二次發現自己制作的“樹葉刷畫”又上主題墻后,幼兒開始主動向更多的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他們高興得說:“瞧,這是我做的,你覺得漂亮嗎”;當所有“樹葉粘貼”作品都被展示在主題墻上時,幼兒沸騰了,不停地向同伴介紹著自己作品,他們興奮地說:“快看,這是我做的,多漂亮呀”!在展示的過程中,幼兒一次又一次獲得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信,從而產生了積極的自我肯定。而同時在其他方面,幼兒同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連內向的幼兒都十分愿意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
3.自主探究
傳統的主題墻在設計和展示中,是把活動內容和過程加以形象化、具體化、繼而內容化,或附以照片、或附以文字等,幫助幼兒進一步直觀理解、回憶活動的內容和知識。但是這樣的主題墻只為幼兒提供了一種感官的探索機會,即視覺,而非多種機會。如果遇到一些直觀性、操作性很強的主題內容時,那么傳統的設計方法就顯得比較單一,且達不到展示的效果,更不可能引起幼兒自主探究的興趣。筆者在工作中發現:要想激發幼兒在主題內容中自主探究的興趣、加深對主題內容的理解,就必須增加主題墻的“操作”性功能;也就是把它變成“可操作的材料”。
例如在“驚奇一線”主題活動中,幼兒對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因為線本身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操作性,所以僅僅把對線的感知局限在教學活動的片面之中,對幼兒來說,這樣的自主探索就不具備全面性。如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全面感知線的特性和作用,成為教師思考探索的主要方面。教師在主題墻設計中巧妙地把可操作的部分融入其中。這樣既增加了幼兒主動探索的趣味性和直觀性,又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為幼兒選擇的操作平臺是矮柜的背面,粘貼了有規則的對稱的點;而操作的材料就是毛線。幼兒用這些長長毛線沿著各個點,來回繞出了各種各樣奇妙而有趣的圖形,他們驚訝的說:“原來線是這么神奇呀!”操作中,幼兒對線的作用和特性有了最直接的認知,他們說:“線除了可以捆東西,還可以用來連接點,如果把線畫到紙上就一副圖,如果繞在點上就是一個形狀。”這就是他們在操作的主題墻中,對“驚奇一線”內容的深層理解和感悟。
主題墻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著隱性的教育作用。這些作用促進了幼兒綜合能力的不斷提高,最終使幼兒終生受益。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