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7 10:43:02
瑞吉歐建議“幼兒園不能有一處無用的空間。”合理利用空間一方面節約了有限的空間,一方面使整體布置具有強烈的設計感。幼兒園往往有很多公共區域,如果不加以利用,可能成了被“遺忘”的角落,甚至成為死角,如果利用的巧妙,則可以成為孩子的操作區,例如北大樓二樓拐角處,有一個半圓形的空地,我們利用半面柱子的原型設計了一顆大樹,在半圓形的地方做了一個二層的地臺,墻面上掛上幾個布做的書袋,這樣,一個溫馨又靜雅的“小小書吧”就產生了,孩子可以隨意坐在地臺上翻看喜歡的書本;再如北大廳的地臺,原本利用率很底,我們在旁邊加上鏤空小手造型和樹木造型的隔斷,添上幾個柜子,擺上幾支枯樹枝,一個孩子的“手工操作區”自然天成,孩子或坐或站,隨意取放操作材料,制作的成品可以擺在柜子上,也可以用夾子固定在樹枝上。
三、讓孩子和環境互動起來
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1.讓孩子成為環境的主人
“如果幼兒園的環境具有生機,幼兒的生命也將富有活力”,因為孩子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的,環境就像一個“會運動的生命體”,和孩子的身心發展一樣,它也會隨著孩子的心智而變化,我們應創設不斷與孩子相互作用的環境,讓孩子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例如我們在西大廳二樓的兩面墻壁上,留了大量的空間給孩子自己做主,孩子在上面留下過自己的名字裝飾,留下過自己的肖像畫,留下過對奧運的祝福,也留下過小班孩子的任意涂鴉,這里成了孩子自由發揮的天地,每次在這里作畫都讓他們感到其樂無窮,興致盎然。
2.讓老師成為孩子的合作伙伴
在環境布置中,我們不妨放手,成為孩子的合作伙伴,甚至協助者。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水平創設一部分任務,讓孩子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平等意識,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例如在二樓紅白兩塊地板上做線條裝飾畫時,先讓孩子自由作畫,教師可穿插畫幾個大型的人物造型,添加細密的裝飾線條,孩子也可以和老師共同合作完成線條部分的裝飾,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整體畫面靈活添加一些相關內容。這樣能啟發孩子充分想象自有表現,此時環境中的作品在孩子眼中,如同己出,真正體驗到成功的含義。
3.讓環境成為孩子的老師
環境應具有教育的功能。幼兒園的環境可以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得到教育,獲得認知的發展,激發其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我們在西樓梯布置了許多繪本的內容,把孩子喜歡看的繪本彩噴后做成瓷磚大小張貼在墻面上,成了一塊塊“有故事”的瓷磚,孩子邊走邊觀察畫面,有時自己編好聽的故事,有教育意義的環境讓孩子更加專注和投入。
4.環境也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
環境可以啟發孩子的智力,提高審美眼光,提升藝術品味,同時還帶來無窮樂趣,例如我們在北大廳靠邊的墻壁上做了整整一面的“動洞墻”,制作過程是請幾個孩子站在木板面前擺出自己最喜歡的造型,教師幫助畫下輪廓,挖空后在里面裝上大鏡子,這樣一個孩子參與的“動洞墻”就完成了,孩子喜歡在一面一面鏡子前模仿動作,力爭把自己的身體全部“填”進鏡像中,環境此時成了孩子“無言”的好朋友。
把環境設計和布置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和課程模式的建構性要素,通過教師的精心布置,給孩子創造一個純美、整體、和諧、精致、互動的良好環境,讓孩子充分有效地感知、自主積極地參與、共同合作地創作,使幼兒園的環境更具有人文化教育的意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