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13 14:18:42
在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的今天,科技在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環境污染問題卻日趨嚴重:近年全球天氣變暖,一些動植物瀕臨滅亡,一些城市常常被沙塵暴襲擊;天空降下“酸雨”;城市變成“霧都”;藍藻迅猛蔓延,居民飲水困難;城市鼠患成災,農民糧食無收;工業污水源源流入江河,魚兒大面積死亡,居民無干凈生活用水……在有些地方環境污染已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存環境,甚至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命。“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隨著口號的提出,人類環保意識逐漸覺醒,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提高環保意識已成為當今教育的重點任務。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環境意識和行為將決定將來我國環境的狀況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進程。作為承擔幼兒教育重任的我們則肩負著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教育下一代成為具有環保意識的“環保小衛士”,我們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教育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有目的地將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內容定入教學計劃
為了將環保教育落到實處,我們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就將培養幼兒環保意識的目標訂入計劃,目標就是:(1)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情感和責任感;(2)教育幼兒具備基本的環保知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3)通過各種活動,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理念。認真選取了包括空氣、水、動植物、噪音、垃圾、環境節日等方面的教學內容及教材。
1、充分利用社區及周邊的環境,調動幼兒感官,觀看事實錄像,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幼兒年齡小,基礎知識少,講一些空洞、深奧的大道理,他們很難理解。為了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我們給幼兒創造了條件,讓幼兒親自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做一做。在活動初期,我們帶領幼兒來到小區的公園,投入大自然的懷抱,在草地上游戲、玩耍,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享受青青綠草帶來的清新空氣。同時,我們也帶領幼兒參觀小區的垃圾場,讓幼兒談談哪里的環境美。我們還把幼兒在室內大聲喧嘩的聲音錄下來讓他們自己聽,再聽輕聲細語,讓他們比一比,說說哪一種聲音聽起來感到舒服,然后告訴幼兒前者是噪音,噪音對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的,教育幼兒不要制造噪音。通過觀察、比較,幼兒知道了美好的環境讓人感到舒服,通過老師的引導討論,激發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愿,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在此基礎上,我們組織幼兒觀看事實錄像,如“由于植被人為遭到破壞,造成土地大面積沙化,北京近年常常遭到沙塵暴的襲擊,人們出門睜不開眼睛,必須戴上面紗”,“工廠廢水排入江河造成漁民養殖的魚兒大量死亡”,“因排放到水中的有機物超標導致藍藻迅猛蔓延,居民飲水困難”等,讓幼兒了解環境污染對人類造成的危害,幫助幼兒樹立保護環境光榮,破壞環境可恥的觀念。
2、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教育活動。
(1)圍繞與環保有關的紀念日,開展環保主題活動,將環保教育滲透到科學教學、語言教學、社會教學、藝術教學以及健康教育等五大領域中進行。例如3月12日是“植樹節”,我們便在此周前后安排了“我與小樹共成長”的主題活動,通過兒歌《大風來了》讓幼兒了解了楊樹守公路、柳樹護水庫、桃樹封山谷、松樹圍苗圃的作用,《花兒好看我不摘》讓孩子在兒歌學習中知道如何愛護花草;歌曲《大樹媽媽》《柳樹姑娘》讓孩子在優美的旋律中萌發對花草樹木的喜愛;美術活動----手掌印畫“大樹媽媽”、繪畫“青青的草地”讓孩子在濃厚的興趣中表達對花草樹木的熱愛之情;我們還組織幼兒為花草樹木制作標簽及愛護花草樹木的警示語,時時處處提醒幼兒愛護環境,讓幼兒認識了一些常見的花草樹木,豐富了知識,讓幼兒產生了自覺保護花草樹木的意識。又如在“愛鳥周”,我們通過科學教育活動“美麗的鳥”,讓幼兒認識了小燕子、貓頭鷹、孔雀、啄木鳥、仙鶴、烏鴉等鳥類是我們的朋友,在學習歌曲《小燕子》《小烏鴉愛媽媽》的過程中,自然萌發幼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故事《小鳥搬家》讓幼兒了解到亂砍亂伐對環境的影響,對小鳥的遭遇感到同情,激發幼兒呼吁環境保護的意識。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周,我們開展了“我愛地球媽媽”的主題活動,孩子們通過看情景表演“地球媽媽生病了”、看課件聽故事,了解到地球資源的有限性及遭到人為迫害的危險性,初步認識保護環境的意義。在5月1日“世界無煙日”來臨之際,我們開展了認識空氣的活動,通過呼吸游戲及觀看課件,孩子們認識到潔凈空氣對人類的重要性,吸煙會造成自身及他人的身體健康遭受危害,工廠排放的濃濃黑煙,燃放鞭炮、街頭燒烤散發的嗆人煙霧,汽車摩托車排放的尾氣等等對空氣的污染不斷侵蝕我們的健康身體……我們還倡導孩子勸戒親人及周圍的人積極戒煙,并在家園聯系欄刊登有關“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資料。6月5日“世界環境日”,我們組織幼兒進行環保知識競賽,評選“環保小衛士”,讓幼兒鞏固了解環保的有關知識,進一步認識環保的重要性。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本月我們以愛惜糧食教育為重點,通過學習古詩《憫農》,講述“白米飯的由來”,讓幼兒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故事《寶石和泥巴》讓幼兒知道耕地的重要性,錢不是萬能的,糧食是人類生存的根本,兒歌《下巴上的洞洞》、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則直接教育孩子要愛惜糧食。
(2)在其他教學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除了環保主題活動外,將環保教育適當地穿插在其他教學活動中,隨時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游戲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把環保知識用游戲的方式表現出來,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玩,這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如在體育游戲《青蛙捉害蟲》中,我先引導孩子們說出蟲的害處,想想青蛙吃掉害蟲幫助了誰?青蛙是我們的朋友還是敵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青蛙?孩子們在歡樂的追逐中,懂得了青蛙是益蟲,能夠保護莊稼,我們不能捕殺它們,更不能吃它們的肉。同樣,“貓捉老鼠”的游戲讓孩子們在開心的游戲中了解了老鼠的“罪惡”,認識了人們的又一好朋友----貓,大家應積極參加滅鼠活動。在認識昆蟲的這一單元,通過圖片及實物,幫助幼兒認識了蚊子、蜻蜓、蝗蟲、蒼蠅、蜜蜂等昆蟲,讓了解了它們對人類的益或害,從而知道要保護象蜻蜓、蜜蜂等益蟲,積極消滅害蟲。在健康教育“我愛洗澡”中,教育幼兒既要講衛生又要節約用水;在語言活動中,如繞口令《妞妞愛柳》,不但叫幼兒準確、流利的朗讀,同時向幼兒介紹了植樹造林的好處,教育幼兒要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故事《巧哥兒的新發明》既要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還要鼓勵幼兒象巧哥兒那樣,想辦法同破壞環境的人做斗爭,激發幼兒學科學、用科學的決心。在科學教育活動中,結合講“水”、“聲音”,告訴幼兒干凈的水和安靜的環境對人體健康的意義,并教育幼兒不喝臟水,不在公共場所和家中大聲喧嘩。看圖講述《關緊水龍頭》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窗外的垃圾》教育幼兒注意公共環境衛生,不亂扔垃圾。在社會教學 “保護動物”孩子在饒有興趣的講述動物時,初步了解了生態平衡與保護動物的意義。在藝術教學活動中,歌曲《小青蛙》舞蹈《金孔雀》讓孩子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小動物的可愛,產生保護小動物的意愿;美術活動“美麗家園”讓孩子們描繪心中美好的生活環境,從小增強環保意識。
通過以上活動,讓幼兒在唱唱跳跳講講說說玩玩畫畫中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員,逐漸明白人與大自然應當和諧相處的道理。
二、 把握良機,注重隨機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了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光靠一些教學活動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老師及家長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適時的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一次手工活動結束后,我發現滿地的紙屑無人理睬,我隨即抓住這一現象對幼兒進行了隨機教育。“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一片啞然,于是我便講起了中國了不起的造紙術,讓幼兒了解我們用的紙是由寶貴資源樹木浸成漿后多道工序才制成的,告訴他們浪費紙是一種污染環境的行為,大家必須節約用紙。隨即,我將地上的紙屑抓起一把捏成團,把它包入一張方形彩紙中,擰成了一顆糖果。孩子們一下來了興趣,紛紛迅速地撿起地上的廢紙,開心地包成一顆顆糖果,在我的引導下送入了“娃娃家”…
一次在區角活動時,明明和丁丁在擔當廚師工作。突然我聽到他們爭吵起來。我便走過去問道:“你們在討論什么呀?”明明急切地說:“老師,您說紅燒田雞(青蛙)好吃還是炸田雞好吃?”我微笑的反問到:“你們知道田雞還有一個名字叫什么嗎?它能為我們做什么事嗎?”兩人仿佛想起了什么,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老師,田雞就是青蛙,它是捉害蟲的,我們不能吃它,要保護它…”我高興地摸摸他倆的頭,語重心長地說:“希望你們能成為它們的‘保護神’,好嗎?”他們高興地直點頭…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