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幫社區 作者:qv媽 2018-07-10 17:18:46
聰明主要指先天條件:耳聰目明、反應靈敏,體現在具體生理結構上就是:腦細胞數量、神經系統結構、神經遞質、記憶分子等。寶寶聰不聰明,大部分肯定是決定于遺傳。
智慧,則主要指后天的培養。良好的環境和適當的教育能提高孩子的聰明程度。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問題,這就是智慧。記憶力、理解力、接受力、邏輯思維、想象力、判斷能力、自控能力等等,都是智慧的組成部分。
如此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想讓孩子更聰明,更有智慧,我們可以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去努力培養。在先天條件的基礎上,后天給以更好的條件,能培養出更智慧的孩子。
首先,是“物質基礎”。
聰明的孩子,首先必須是健全、健康的。寶寶出生后,大腦快速發育,需要足夠的營養,喂養條件的差別不但影響孩子的體型,更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
所謂聰明不聰明,其生理基礎是大腦的發育和大腦回路的建立。大腦中的信號傳遞和加工,是依靠神經元(有長突起的神經細胞)互相連接形成突觸。突觸互相連接形成大腦回路。大腦的大多數回路都是在人出生后的頭幾年建立起來的。寶寶剛出生時的大腦只有成人大小的1/4,但到了2歲,就已經長到成人大小的3/4了!等到了5歲,孩子的大腦就會和成人大腦的大小及容量非常接近了。
因此,孩子出生頭幾年,飲食、睡眠、活動、學習對大腦發育的作用將影響終生。
從“優生”角度來看,這些情況下,孩子更聰明:①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②遠血緣婚配生育的孩子。
從出生后養育的角度來看,需要注意①盡可能母乳喂養。②保持孩子體重適中。③讓孩子堅持吃好早餐。④給孩子養成勤于活動的習慣。
其次,是科學培養。
孫瑞雪老師的“敏感期”的概念,已漸漸推廣普及。遵循孩子生理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才是科學的培養。具體來說(以下敏感期概念來自于《捕捉兒童敏感期》):
在寶寶小的時候(1周歲之前),我們可以做的是:
針對語言敏感期:交流最大化
1.養成和寶寶說話的習慣
2.積極回應寶寶的發音
3.多給寶寶讀書
針對感官敏感期:允許和創造條件
1.味覺敏感:多讓寶寶嘗試新的味道
2.讓孩子學會咀嚼
3.允許孩子用嘴巴認識世界;讓孩子接觸多種材質,提高觸覺敏感度
4.多讓孩子使用眼睛,越使用,越得到鍛煉
5.多讓孩子聽音樂
6.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
針對運動敏感期:營造自由探索的環境
1.多給孩子做按摩和被動操
2.鼓勵孩子多動,創造安全環境
3.經常親子游戲,鍛煉孩子的運動能力
在寶寶稍大(1-3歲),我們可以做的是:
1.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包括:
——生活自理
——一定的生活常識和家務能力
——物品管理和分類
——自己獨立游戲和玩耍
——學習自覺和主動要求
2.允許和給予條件,讓孩子接觸盡可能大的世界
——不同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
——接觸陌生人的交際能力
——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善意看待周圍的人和物
——了解各種職業、各種文化、各種階層的區別
——接觸自然和人文各種不同美好的事物,增加發現和體會美的能力
3.培養合理的思維模式
——盡可能提供機會讓孩子自己開動腦筋解決問題
——引導和提示三步曲“怎么回事”“為什么”“怎么辦”
——全局觀念和細節觀念
——計劃性和原則性
4.專注力和耐心的培養
——鼓勵孩子獨自玩,不打攪
——提供更多的游戲材料,讓孩子可以玩更久
5.記憶力訓練
——反復閱讀幾本書,鼓勵孩子復述和背誦
——經常“抽查”和重復以前提到過的事情,增強大腦突觸的保留和恢復
6.表達能力訓練
——引導孩子回答問題、看圖說話、復述故事
——鼓勵孩子進行社會活動,買東西、問路、打招呼
在寶寶更大(3歲以上),我們可以做的是:
1.知識體系的構建
——學習知識不是最重要的,要學習怎么學習
——各種自然學科和人文學科框架的建立:知道“我不知道些什么”,才有學習的動力和目標
——潛移默化增加常識和知識,多次重復,“輕松”學習
2.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培養
——鼓勵孩子多問,對孩子的問題永遠抱支持和贊賞的態度,積極回答疑問并引導引申和聯想
——生活中經常引導想象,建立“任何事都不習以為常”的生活態度,鼓勵孩子發現新意并勇敢表達自己的發現
3.引導孩子從親子閱讀過度到自主閱讀,看圖片能有所收獲,對文字有渴望,逐步把閱讀變為生活里重要的追求,讓孩子切身體會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4.動手能力的培養:鼓勵孩子多做、多摸、多嘗試。
>>點擊下一頁查看更多育兒觀點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