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8 07:55:27
評價、欣賞幼兒的美術作品是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最后一個環節,往往因為時間匆忙而草草收場。但是,評價這個環節在整個美術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它,既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可以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創造美的積極性,從而體現了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真正意義。如何科學地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充分發揮它的教育功能?
對于《綱要》中所倡導的個性化的藝術教育,邊霞老師認為:首先,個性化的幼兒藝術評價的標準應該是多元的。應在幼兒的情緒、狀態是否投入;表達的情感是否真實、鮮明;用線、用色或聲音、動作表現是否大膽、肯定、充滿信心;是否有一定的創造成分和與眾不同等方面。其次,應注意幼兒藝術評價標準的相對性,如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美術評價時可以提出“你認為哪一張畫最有意思” (而不是最漂亮),“你最喜歡哪一張畫”(而不是你覺得哪一張畫最好)等問題,這看起來雖然只是細節,卻可以體現出教師是否具有恰當的藝術評價觀。第三,多元的評價標準可以由師幼共同討論產生。最后,個性化的幼兒藝術教育評價則應以幼兒的自我介紹及幼兒間的互相評說和欣賞為主,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采取多種方式來進行。
根據多元評價理論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藝術評價環節應該注意。
一、不要只會挑剔,要善于挖掘“閃光處”
美術作為造型藝術,要求幼兒去接觸、感知和欣賞各種美的形態和事物,形成自己個體的美感體驗,提高對美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提高創造美的能力。但是,環境、能力、興趣、性格和水平的不同會導致幼兒表現和創造作品的差異。當幼兒付出努力才完成的作品,盡管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教師也要冷靜地“觀賞”并挖掘“閃光處”,當幼兒情緒處于積極狀態時,再指出其中的不足。
二、評價主體變一元為多元
在以往的教育中,對幼兒作品的評價似乎是教師的專利,幼兒只是評價的客體,只能單純地、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評價。這種單向的評價,其實質是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創作出作品,他們想把自己的作品和想象介紹給同伴和老師。因此,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時,不是居高臨下地評價作品,而是抓住機會做幼兒的參謀和欣賞者,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調動幼兒的參與意識,讓幼兒參與評價,讓幼兒說說畫面的內容,說說自己的作品,評評他人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最后,教師做簡單的小結。這樣,評價的主體變為多元,評價的過程也變成幼兒自我認識、自我提高、相互學習的過程,幼兒取長補短,提高了美術創作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三、評價方式變單一為多樣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