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7 08:48:57
(2)材料應具有層次性。我們尊重幼兒的發展差異,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每一次的科學活動,幼兒不可能同時達到同一個目標,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認知傾向,有自己的學習方式,有自己整合經驗的方式,我們所能做的是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在不同層次上的發展。幼兒的科學經驗主要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的,我們在為幼兒提供操作材料時,要考慮材料的層次性。如在讓幼兒探索廚房小工具時,教師可以提供操作難易不同的小工具,鼓勵幼兒自選。在此過程中,幼兒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操作技能選擇自己有信心把握的材料。這樣更容易讓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提供有層次性的操作材料,更要關注幼兒的原有經驗和發展經驗,在把握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盡量讓幼兒"跳一跳"才能獲得成功,促進幼兒認知結構的主動建構。
(3)材料應具有挑戰性。在材料提供時,我們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的原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為他們提供具有挑戰性的材料。
三、在一日生活中滲透科學教育
1、在日常生活中。
生活周圍中有許多事物,現象都蘊藏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如在操場上玩滑滑梯,可以了解速度和慣性的關系;吹氣球、玩風車,可以了解空氣無處不在。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隨機地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2、在學習活動中。
常識活動是最有利于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活動。是其它教育無法代替的。如黑暗中脫毛衣時,會看見“小閃光”,告訴幼兒這就是“摩擦生電”現象等。
3、在游戲活動中。
讓幼兒在玩游戲中學科學,在玩中用科學。如:通過動手玩天平,認識“平衡”現象,又如在開展角色游戲中,讓幼兒動腦、動手發明創造各種游戲材料:用塑料管制成聽診器,用可樂罐制成鍋、茶壺等。
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善于吸收,發現科技新信息、新動向,隨時捕捉各種現象,抓住、利用每一個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科學的啟迪。
四、家園互動
1、重視家長在開展科學活動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以非正規形式的教育為主,更需要有隨機性和靈活性,更多的貫穿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之中,家長要善于掌握教育時機,在恰當的時候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和潛移默化的熏陶。教師與家長的相互合作,才能達到更好的科學探究目的。
2、挖掘家長資源,促進家園互動合作。
首先,教師應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的家長所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家長們不同的知識和職業背景為幼兒園提供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如在"小小理發師"主題開展時,教師可邀請班內當理發師的家長親自來園進行真實的理發演示講解,讓家長也來參與教學,真正做到了家園的互動合作。
總結幼兒科學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科學教育作為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班如何讓幼兒通過這些活動,理解和接受周圍的各種事物及現象,這就需要因地制宜,既要結合不同地域,不同階段事物發展的又結合當地當時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文化背景,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多方面,多渠道因地制宜,精心組織幼兒園的各種科學教育活動。為幼兒創設條件,幼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培養幼兒學科學,愛科學的優良素質,從小立志攀登科學高峰的志向。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