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6:41:29
(二)家長要更新觀念,加強對幼兒的品德教育
做為家長,不能滿足于自己的孩子認識很多字,能計算復雜的數學題,會識譜、彈琴、唱歌、跳舞,在許多場合能給父母撐面子。而應告訴孩子,你可以少識字,但你不能撒謊;你可以不會吟詩作畫,但你不能沒有禮貌。家長應該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
首先,對孩子不僅要關愛有加,還要加強行為要求,教育孩子學會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對于剛剛學走路的孩子,當他對某件玩具感興趣時,家長可用那件玩具引導他學習獨立行走,讓他在付出一定辛苦和努力后,才能得到喜歡的東西。
其次,不能一味地給孩子愛,更要教孩子主動去愛別人。例如:鄰居家的小伙伴有了傷痛,要教育孩子在情感上、行動上表示關心與同情。家長還應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導孩子從“自我中心”的“殼”中解脫出來。了解自己與同伴的差距,學習同伴的長處。與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關系,體驗交往的樂趣,培養互相精神,增強團結友愛的意識。
再次,改變事無巨細,為孩子包辦代替的作法。家長要創造一些條件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其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增強成就感、自信心,逐步形成“我行”、“我能做到”的心理意識。有意識地在孩子成長的路上設置一定的障礙,讓孩子做一些有困難的事情,過一段艱苦的生活,受一點失敗或挫折,并教育孩子學會正視困難、失敗等挫折,勇敢地承擔一切后果,并迅速地從沮喪、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幫助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鼓勵孩子振作精神再嘗試一次,并給予方法上的指導,讓孩子明白失敗一次并不要緊,只要能吃苦耐勞,具有堅強的意志、克服困難的精神.方法適當.總會取得成功的。
(三)尋找在一定教育思想或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比較穩定而有效的幼兒社會性教育的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
即向幼兒教育的實踐提供女如何確定社會性教育的目標、內容,如何使教育目標轉化成教育行為,通過什么途徑及手段去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等。
1、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的目標
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目標的提出應建立在發展心理學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現代幼兒教育學對幼兒教育的要求的基礎上。幼兒發展目標是核心目標,它可分解為年齡階段目標和教育目標。教育目標的層層分解落實,就是要通過點點滴滴的教育行為最終還原為教育目標。教育目標的確立必須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社會性教育的自身特性。而年齡目標的設置必須落實在不同年齡的不同個體身上。
2、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的課程
現代課程論早已打破單純課堂教學的套路,注重課程的綜合性、立體性、開放性,幼兒園社會性教育的課程結構與程序也必是一個開放式的范疇,它并非僅僅針對傳統意義上的集中教育課堂,而是涉及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它包括幼兒日常生活(幼兒園中、家庭里)、集中教育活動(社會性主題教育、各領域滲透、參觀社會、實踐操作、各種游戲、環境教育物化環境、精神環境)。要納入幼兒社會性教育課程的內容必須是幼兒熟悉的、能夠理解的,如果遠離幼兒的真實生活,幼兒無法觀察、體驗和理解,那么這種內容本身有多大的價值也不能成為幼兒社會性教育的課程之中。
3、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的過程
幼兒社會性形成的過程、社會性發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因素都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教育過程涉及的基本內容。幼兒的自主觀察、體驗、感受或實踐是幼兒社會性形成的關鍵。幼兒社會性形成固然依賴于一定的社會認知,但它基本不是被告知的產物,認知只是一個基礎,它與最終社會性品質的形成尚無必然聯系,因此在幼兒自主觀察、體驗、實踐基礎上的情感教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幼兒社會性發展主要受制于幼兒自我意識的形成、幼兒的生存與交往環境、幼兒自主活動的質量及所受教育的全面性。社會性教育有同于其它學科領域的共有方法,如談活法、演示法等,同時社會性教育還有一些獨有的有效方法,如情景體驗法、角色扮演法、移情訓練法、社會實踐法等,它們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十分有效。
4、幼兒社會性發展評價體系的建立
以標準化的心理測驗量表作為標準的測評土具,科學地測查幼兒社會性發展。根據各自實際自行設計問卷調查及等距離問卷表。這種評價的信度不一定很高,但它十分具有針對性,完全可針對特定問題在小范圍內使用。用情境觀察來評價幼兒社會性行為的真實發生狀況。比如一本書掉到了地上,統計有多少幼兒視而不見,有多少幼兒拾起放好。以教師家長的長期觀察對幼兒特定認知、言行作卞觀等級評價。幼兒作品分析。通過分析幼兒的各類手工作品和言語表達,可評價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變化。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評價必定是多角度、多手段的,只用一種方法的評價很難是可信的與可行的。
綜上所述,要想使孩子的人生快樂、幸福和成功,我們一定要努力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是時代與社會賦予我們的使命,是幼兒成長發展的需要。明確幼兒社會性教育內容的價值性十分有利于防止課程超載及幼兒負擔過重。對幼兒而言,最有價值的應是精選的生活經驗,而不應是廣泛的知識體系。幼兒社會性發展絕不是靠幾堂、十幾堂專門的教育活動課就行的,日常生活的影響、教師平時的隨機教育、各學科之間的滲透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使隨機教育、熏陶、滲透落到實,而不流于虛無,仍需尋求答案。如何糾正幼兒家長與教師只注重對幼兒知識技能的評價,喚起他們重視評價幼兒的社會性品質,實是當務之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