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7-06 15:43:46
我園地處城市邊緣,部分流動學前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臨諸多的教育問題。通過城市邊緣地區幼兒體驗生活感知社會的實踐,將有助于我們從孩子的生活實際出發,著眼于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言和行(衣、食、住、行),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發展幼兒的智力。
幼兒的體驗本能。相對于成人而言,他們更是一個體驗者,在體驗中學習、獲得和交往,體驗得來的知識才是“真知”。
社會實踐是在幼兒親臨社會、參與社會實踐過程中認識社會規范,掌握社會行為技能、體驗社會情感的活動。感知社會,就是引導幼兒在親眼目睹、親身感受、親手操作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感受、發現、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好情感,學會與人合作、交往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
我們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和“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指導幼兒教育實踐,發揮生活在幼兒全面發展中的價值作用,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注重開發和利用幼兒家長、社區中的一切教育資源,讓幼兒盡可能地在活動中觀察、發現、討論、操作、體驗、領悟,促進幼兒在情感態度、認識、技能、道德、創造能力、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充分發展。
一、在體驗中學習,讓城市邊緣地區幼兒感受生活的快樂 伴隨幼教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生活體驗日益受到研究者和教師們的重視?梢哉f,體驗是幼兒認識世界的基本方式,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正所謂"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體驗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鮮活的"。 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在成長中感受快樂。通過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進行有效的"體驗學習",使幼兒認知、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獲得更好的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我們積極嘗試開發并整合園內外的教育資源,開展幼兒社會教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每一所幼兒園都坐落在一定的社區之中,不同的幼兒園所處的社區,周邊環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幼兒園要從實際出發,依靠社區,因地制宜地運用社區的社會教育資源,發揮有利因素,轉化不利因素,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我園地處城市邊緣地區,既有城市的喧囂,又有優美的田園風情。家長資源也較特殊,外地來揚打工、經商的約占多數。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家長資源,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利用社區、家長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環境教育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增進幼兒間的互相合作與關愛。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情境,讓這些特殊群體的幼兒樹立自信,鞏固和擴展幼兒的知識,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努力得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同時。我們在整合園內外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的時候,特別關注幼兒的興趣所在和發展需要,開展精彩且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活動,讓幼兒擁有現實的快樂生活。 我們定期帶領幼兒參加社區活動,如結合重陽節,我們充分挖掘這一人文資源:邀請社區的爺爺奶奶們開展了"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的聯誼慶;顒。幼兒為爺爺奶奶們敲敲背捶捶腿,表演節目,還把自己的禮物送給老人,老人們也為幼兒表演起了拿手的扭秧歌舞,老老少少在節日的氛圍中一起唱唱跳跳,一片歡歌笑語。 在每次的大活動中滲透環境保護和安全教育的內容,利用社區的其他一些人文資源,使幼兒逐步積累對公共生活規范的認識和經驗。如請交通警察叔叔教幼兒學做交通小指揮;請消防員叔叔給幼兒進行消防安全講座;并組織小朋友走上街頭發放消防宣傳單,以“小手牽大手”的形式,呼吁大家要增強消防意識,規范自己的消防行為。同時,組織幼兒走進消防中隊,與消防員叔叔零距離接觸,部分孩子還親自體驗了一回“小消防員”的滋味。 擁軍愛軍,是揚州的傳統民風,于是我們就以這一優良傳統為基礎來豐富我園正在深入開展的“娃娃軍校”這一大主題。在活動中,“娃娃軍校”與當地駐軍部隊結成對子,經常邀請消防、武警支隊的叔叔們來園與幼兒一起搞聯歡活動,定期請解放軍來園指導幼兒做操,擔任早操比賽和國防知識競賽的評委;我們帶領幼兒開展軍營半日活動,到軍營參觀解放軍叔叔的寢室,觀看叔叔們的隊列訓練,親手扛一扛真槍,還結成“一大二小”的對子,讓一名解放軍帶二名幼兒,在軍營中自由地開展參觀交流活動;顒幼層變哼M一步了解了軍營生活,堅定了幼兒向解放軍學習的信心,增強了幼兒的國防意識,同時也不斷豐富推動著我們主題活動的開展。 “六一兒童節”, 我們以“環境保護”為主題,走上街頭開展“家園攜手慶六一,愛我揚州環保行”彩妝巡游活動。老師、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動手利用舊報紙、塑料袋、光盤等廢舊材料做成了豐富有趣的服裝和道具。孩子們穿上了用塑料編織袋做成的充滿夏威夷風情的草裙;用舊廣告紙裝扮成了西部牛仔;臉上畫上油彩、身著裝飾過的舊塑料袋,孩子們無不感受生活的快樂。在體驗童年幸福與快樂的同時,培養一份參與環境保護的責任心,
二、在感知中獲得,讓城市邊緣地區幼兒增加實踐的自信 感知,就是感覺器官對事物的整體特性進行全方位的感受。感知雖說是初級的心理過程,但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卻是個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實踐活動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自由的、寬松的、平等的環境,調動幼兒全部感覺器官感知事物:看、聽、嗅、觸,使幼兒走進社會,走進成人的世界,可以更多地了解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中的一些行為規則,了解成人的社會勞動,更增加了幼兒對成人的尊重及對自己實踐的自信,有利于促使幼兒社會化。社會實踐教育正是幼兒社會性發展過程中的個性化發展,我們依據不同幼兒的個性特點來引導幼兒參與社會實踐,分析幼兒的社會行為,并以積極的態度承認、容納、引導他們,給于每一個幼兒個體更多的自由,促進每一個個體個性的充分發揮。我們組織幼兒參觀超市、菜場。到菜場買菜是個十分開心的體驗過程,孩子們不僅認識了更多的蔬菜,而且對錢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初步學會了理財;能夠克服“買什么”“怎么買”“錢不夠”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促進了幼兒交際交往能力的發展,語言得到了鍛煉,情感獲得了滿足。這個活動是幼兒的一種真實生活的體現,沒有很刻意的課的模式,幼兒能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已不言而喻,幼兒的生活情趣和快樂更是可見一斑。 我園地處揚城的城市邊緣地區——維揚區,周邊環境優美,旅游觀光景點多。有眾多的名勝古跡,有風光秀麗的古運河、景色怡人的瘦西湖、歷史悠久的個園、“雙東”鹽商府邸等享譽揚城。我們就以社區中的旅游景點為線索,以家鄉的優勢、變化為教育內容,有意識地帶領孩子們實地參觀游玩周邊的名勝景點。我們帶孩子觀賞了古運河風光帶,了解其相關的歷史由來;同時引發的開展“我是小導游”、“逛逛新雙東”、“揚州特色小吃”等活動。 幼兒喜歡大自然,眷戀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充滿神奇的自然現象,大自然是一部真實、豐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財富,為幼兒社會認知提供了天然的場所。 于是我們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資源,帶幼兒走進自然,走進生活,親身感知體驗。我們把大自然昨為最好的課堂。讓幼兒多親近自然,與大自然交朋友,去觸摸、嘗試、探索、發現和游戲,得到自由的體驗,創造的樂趣。如:春天里,帶領幼兒暢游在綠油油的麥田,黃燦燦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使知道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花兒盛開的季節。春天,我們帶領幼兒去瘦西湖公園,風兒輕拂柳枝,陣陣鳥語花香,孩子們被迷人風景所吸引,盡情嬉戲,玩耍,并與同伴分享著自己帶的食物。秋天,我們帶領孩子走進金色的稻田,觀看農民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幼兒知道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去市區觀看菊花展,孩子們來回穿梭于花的海洋之中,竊竊私語。還會帶幼兒去集貿市場,挑選一些秋天的水果,供幼兒觀賞,品嘗。冬天,白雪皚皚,我們和孩子一起打雪仗,感受冬的詩情畫意。幼兒盡情領略自然的豐富多彩,在認知自然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愛家鄉的草草木木的情感,在認識和適應自然的同時,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陶冶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情。培養對生活、家鄉的熱愛之情。 利用自然環境,讓幼兒在現實情景中去感知、學習,并且獲得快樂的體驗,是一種新舉措,新進步。
三、在家園互動的環境中發展,將城市邊緣地區幼兒的生活教育融入社會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積極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主動參與。”社會教育內容可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共同實施,依靠家庭的影響和教化。 而對于城市邊緣地區的幼兒教育是教育的一個新課題,如何尋找能促進這些幼兒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生動、活潑發展的教育教學對策,實現教育的整體優化,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我們舉辦講座以求改善這些父母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提升他們的自身素質。比如定期開展“家長學校”,通過講課的方式,向他們傳授家庭教育理論,通過“成長在揚州”、、“成才在揚州”、將來在揚州在的教育教學策略探究,培養成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能在社會范圍內很好生存和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 同時,通過定期的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提高家長對社會教育的認識,讓家長明確社會教育的目標、內容,使他們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家園同步,協調一致,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我們還指導家長將社會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每月發放一份家長月報,介紹本園社會教育的實施情況,提出要求家長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項,讓家長心中有數。 其次,我們開展介入式活動,邀請家長參與社會教育活動中來。讓家長利用假日機會帶孩子參觀、游覽,引導幼兒接觸更多的社會環境。在社會文化節中,邀請家長來到課堂中向孩子介紹“鄉土用品”、“土布的制作過程”。豐富了幼兒的認識,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燦爛。同時組織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制作各種各樣的橋,參與到“橋之展”活動中來,增進了幼兒對橋的認識,感受到了橋的文化魅力。“三八節”期間,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走入教室,向幼兒介紹自己所從事的職業。 每位家長都有自己的優勢,強項,必須加大家園合作共育的力度和效度,擴大社會教育資源。包括利用家長的職業優勢,不同家長所從事的職業是不同的,我們努力吸引家長加盟教師隊伍,與教師形成優勢互補關系,以充實社會教育力量。挖掘家長的退休優勢,幼兒園把退休的祖輩家長組織起來,建一支志愿者隊伍,為提高幼兒社會教育質量辦實事好事。大班有位家長開設了花木基地,我們就和他聯系,帶領幼兒前去參觀,由家長介紹花棚內花木的種類,花的養護,恒溫等方面的知識,大大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面。立足本位,因地制宜,促進發展。 我們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游覽古運河,逛“雙東”。老街巷是揚州的寶貴財富,從“雙東”街區古街老巷地名中,能尋覓到揚州不同時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風貌。為了讓幼兒更加了解“雙東”,了解揚州的歷史文化。東關街,青磚鋪就的巷道,長條石打造的街面,古色古香的宮燈……呈現古街巷道的古樸歷史風貌。東關街上,茶食店、醬園、筆莊、剪紙店、玉器漆器店、米行等店鋪開門迎客,還有逸圃:四合院、馬頭墻、樓臺亭閣、木雕磚雕……家長和孩子們看的目不暇接,逸圃呈現出的是揚州古典私家園林藝術的博大精深和建筑藝術的精美絕倫。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讓家長和幼兒看到了揚州昔日繁榮的商業文化,讀到了古城揚州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傳統文化,從而更加激發了這些外鄉人愛揚州的情感。 通過創設家園互動的環境,不斷創新方法和手段,努力將邊緣地區幼兒的生活教育融入社會。 以上,只是我們做了一點初步的實踐,今后我們必將堅持正確的融合教育理念,促進邊緣地區的幼兒教育的和諧,實現教育真正的公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