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樂繪分享 作者:leaves 2018-06-09 15:01:02
案例三
有的家長就剝奪了孩子做事的過程。如幫孩子收拾畫具、裁紙、削鉛筆、擠顏色、調色、洗筆等,有的家長還專門負責為孩子拿筆和裝筆帽,需學生干的活都讓家長干了。
有的家長過分"關愛,孩子,認為自己能辦的事盡可能替孩子辦好,讓孩子集中精力,去學習。其實不然,任何一種學業都有個準備和進行的過程,繪畫也不例外。每個過程都應讓孩子自己去做去體驗,這才算完成一件事的全過程。
案例四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畫的畫自己不滿意時,干脆就幫著畫起來。個別家長看到孩子聽課不認真或畫畫笨手笨腳的樣子,心里就著急來氣,看不順眼。
孩子在家長的“快點畫, "直笨” “越畫越”“沒進步”“怎么人比房子都高”“太陽怎么是綠色的”等“指導”下,情緒越來越低,抵觸情緒越來越大,最后抹著眼淚畫畫。實際上,家長的這種做法已經嚴重干擾了孩子的正常思維活動,干涉了孩子的自由想象和大膽的表現。這些好心的家長們。在課堂上當著老師都可以這樣做,平常在自己家里是怎樣輔導孩子的就可想而知了。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長對兒童美術的認識和處世的原則、態度、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幫助”太多,畫畫的功利性太強,期望值太高,孩子長期生活在按“指令”辦事的環境中,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就會隨著家長不斷加深的“關愛”逐漸消失。使孩子不能獨立的思維,獨立的生活,變得過分依賴父母,從而失掉了孩子的自主性。
要知道讓孩子無拘無束的隨心所欲地涂畫,對孩子來說是多么愉快和重要。他們正是通過這個繪畫過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滿足。這種感覺正是一個人獲得事業成功后有了成就感的“雛形”,我們家長和教師都要保護好這個"雛形” ,發展好這個“雛形” ,使孩子在繪畫過程中逐漸建立自信。請家長們想一想,孩子們走出家門,走向社會,只是個時間問題,就像小鳥早晚要出窩一樣,你不可能永遠跟著他。有位教育家說得好,對孩子最大的幫助是不幫助。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