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媽媽重點班 2018-04-27 11:31:04
孩子在特定年齡段,會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征專注,拒絕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他會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并不厭其煩地重復,直到出現另一種感興趣的行為為止,這就是孩子思維發展中的關鍵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個關鍵期,呈螺旋式出現在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的研究認為,若人在17歲所達到的智力水平為100%,那么兒童在4歲時已具備了其中的50%,4~8歲期間獲得30%,而8~17歲這一階段只增加了20%。可以看出,孩子的腦發展(智力發展),關鍵的節點出現在8歲之前,所以我們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之說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孩子的教育貴在順勢而為,在思維發展關鍵期,給與孩子針對性的教育輸入,可以奠定一生發展的基礎,事半功倍。但兒童教育必須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方法不當,孩子被動吸收了知識,缺乏思考過程,喪失了興趣,得不償失。可是,很多父母還沒有意識到關鍵期的重要意義。
一、數學是培養孩子數理邏輯等多種智能的最佳載體
國際通用的智商測試考察六方面能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力、思維力。其中思維力是智商的核心,它支配著一切智力活動。數學因其學科結構和思維結構相似,被公認為鍛煉思維的絕佳載體,前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曾贊言"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人類的智力分成九大范疇:語言、數理邏輯、空間、音樂、運動、自省、交往、自然觀察和存在智能。學數學不僅直接開發數理邏輯和空間智能,對提升語言等其它智能效果也非常明顯。
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能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能使人獲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質生活,而數學則能提供以上的一切。--菲利克斯.克萊因
樂學力在深刻理解孩子年齡特點的基礎上,搭建起系統完整的3-8歲數學知識體系,旨在讓孩子在接觸數學之初就整體感知數學方方面面的樂趣。并通過獨創的溯源教法,利用數學的學科特性來培養九種數學思維能力,六種最核心的數學思維方法,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數學知識--孩子的學習不是線發展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數學的學習和語言的學習同理。孩子語言的學習并不是先學習a、o、e,數學也并不是先從計算開始的,因為:數、量、形、時空在孩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應該在孩子接觸數學之初就讓他們感知系統全面的數學框架、讓孩子在數學的方方面面感受樂趣。
知識是載體、是工具,能力是目標,思維方法工具又是目標。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用合適的思維方法培養特定的思維能力,即獲得了能力有學會了方法。
克萊因瓶最初的概念提出是由德國數學家菲利克斯·克萊因提出的。克萊因瓶和莫比烏斯帶非常相像。它的結構非常簡單,一個瓶子底部有一個洞,現在延長瓶子的頸部,并且扭曲地進入瓶子內部,然后和底部的洞相連接。和我們平時用來喝水的杯子不一樣,這個物體沒有"邊",它的表面不會終結。它也不類似于氣球,一只蒼蠅可以從瓶子的內部直接飛到外部而不用穿過表面。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