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8-04-16 13:33:58
一般高情商的人高明之處在于他們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本篇文章將帶領媽媽們讀懂與認清情緒,學習如何不生氣處理孩子的事情與控制自己和孩子的情緒。
1.控制情緒只為更好的認清自己
相信是個人都會看不慣,并且譴責這種行為!
但我們有沒有真正考慮過這種行為的背后有什么?
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這位媽媽這樣的行為呢?
其實這種行為不僅僅是這位“狂躁魔媽”的憤怒之舉,而是無法與孩子建立正常的聯結,所導致的的家庭悲劇!
當孩子的需求受到媽媽的忽略時,孩子與媽媽間的連結方式便會發生「質」的變化。
由于孩子的需求常得不到回應,便會試著以其他方式來安撫自己,如吸吮手指、咬指甲、自我傷害等。
若一再得不到適當回應,這種「自我調適」的方式會變成一種習慣行為。
長久下來他們會覺得「無助」,覺得沒有人關心他,覺得媽媽不可靠且外面的世界不安全,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容易悲傷的性格。
而且媽媽有情緒問題,孩子日后也容易出現較多的情緒與行為問題,學習情形也會比一般小孩差!
因此,我們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2.學會正確梳理孩子的情緒
對于還懵懵懂懂的孩子來說,我們要如何教導他們認識情緒呢?小新媽教你3個方法!
1
幫孩子說出情緒感受
最自然的方法就是在日常對話之中加入情緒的元素,在孩子有些情緒表現的當下,我們主動幫孩子說出這些情緒。
比如當孩子完成拼圖時,我們可以說:
哇~你是不是覺得很開心
看到孩子扭扭捏捏不敢講話時,可以跟孩子說:
寶貝,你看起來很緊張喔~為什么緊張呢,可以和媽媽說說嗎?
一開始孩子對于自己的情緒感受較為模糊,這時候需要我們幫忙表現孩子的情緒感受及強度,比如:
寶貝,你現在看起來非常生氣哦~ 寶貝,你現在有一點難過~
這樣,孩子便能夠有機會學習到,原來我現在的狀況是叫生氣、難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