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11 21:50:03
幼教網整理了關于幼兒環境創設論文《幼兒園的隱形課程:教育環境》,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瑞吉歐學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應將環境看作一個“可以支持社會、探索與學習的容器”。可見,環境的創設和布置已經上升到與日常教學活動平等的地位,成為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重要因素。同時,教育環境作為一種“隱形課程”,還促進了幼兒的社會化發展,促進了幼兒個性和諧發展
給孩子一個空問,讓他自己去觀察、去創造、去討論、去解決、去探索、去競爭。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創設并利用良好的教育環境,可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然而,由于很多環境創設僅僅是從教師的設想和意愿出發的,沒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經驗、發展水平以及準備實施的創造性教育,因而這種環境沒有了作為“隱形課程”的教育價值,無法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要遵循“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創造開放式的環境,對幼兒實施創造性教育。
一、環境設計體現立體性、合作性、藝術性及主題特色性
在幼兒園中,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為培養幼兒提供教育契機。平面的設計造型在幼兒園中已經司空見慣,很難讓人耳目一新,因此,幼兒園中的墻壁、空間都可以成為教師與幼兒發揮想象與創造的場地,布置有立體感強的設計,在視覺上先聲奪人,從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主題為“陽光下的花房子”的墻面設計中,我們將厚的吹塑板切割成不同的形狀,用顏色鮮艷的布包起來,拼構成形象各異的房子,在墻壁上展現出突出與嵌入的不同格局,創意獨特,立體感強,形象夸張可愛,激發了幼兒強烈的創造欲望,孩子們躍躍欲試,嘗試著用紙盒制作了各種各樣的房子,在活動的過程中,孕育了孩子們的大膽的暢想!大型壁畫“花叢中的月亮船”也突出了這個特點,用玫瑰花編織的彩色流蘇下懸掛著彎彎的月亮船,幾只可愛的斑點狗乖巧的伏在月亮船上,用粉、黃、綠、蘭四色云絲紙做成的五彩花散落在清朗的天幕里,溫馨、寧靜的氛圍被烘托得淋漓盡致!設想:月亮船、流蘇、斑點狗、五彩花如果按以往的平面設計,是否也會有這種效果呢?
教室布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美化環境與幼兒美術活動相結合的一種設計活動,對于自己參與布置的“杰作”,也會倍加愛護與珍惜。在知識與知識之間、知識與技能之間,教師與幼兒是合作者,他們之間是交流的合作,每個設計都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結果。真正讓“環境布置兒童化”這一教育原則落到實處,并且鼓勵幼兒發揮了自己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美化了自己的生活、學習環境。例如:在“巧娃娃藝吧”的五彩屏上,展現的全是幼兒的創意。
雖不是那么的精美,例如:用球形玩具串起的鏈子,用樂百氏瓶、玻璃瓶制作的瓶娃娃,用各種珠子、扣子串起的項鏈,用多種廢舊材料裝飾的鏡框等┄┄在參與布置的過程中,幼兒可以體驗到參與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些出自幼兒靈巧雙手的作品,都體現著幼兒的勞動。幼兒在閑暇時既能欣賞、交流,又共同進步。
我們注重創設活動室的育人環境,對室內裝飾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讓活動室以鮮明的格調陶冶幼兒的情操。走進活動室,首先要有與主題課程相結合的整體的布局,然后你會發現室內的空間、墻面,甚至每一個小角落,物品的擺放、飾物都恰到好處,讓人耳目一新。中一班的裝飾主題是“粉紅寶寶樂”,在這里,溫馨的粉色調得到了充分利用,大到主題畫“花溪”,粉“紗”風情令溫馨淋漓盡致;小到字母,似閃爍的小星星,活躍在自己的空間里┄┄無不體現著教師的獨具匠心。另外,細節點綴也別具一格,開關上“坐”著手拉手的娃娃,可愛的兔子在粉色花簇中向大家問好,鐘表是可愛的卡通形象┈┈知識與環境有機結合,童趣盎然,鮮明易懂
二、以人為本的區角設置,突出互動性、自主性
活動區是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地充分利用空間為幼兒創設的學習、游戲和自由活動的區角,開展區域活動是幼兒教育實施個性化教育和主體性教育的需要,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活動區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
豐富多彩的活動區活動有利于幼兒個體充分發展,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能力、水平自選活動,沒有任何心理壓力,不受約束,獲得充分的活動機會,增進交往,發展社會性。能有效地避免幼兒以往自由活動時出現的無所事事、追逐打鬧等不良現象,有利于提高幼兒自由活動的效率,規范幼兒的行為。
(一)區角的設置能夠刺激幼兒強烈的學習欲望
由于區角活動多數是自選活動,所以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特點設置,突出自己鮮明的特色。在“雨藍藍作坊”里,擺放著幼兒自己收集的各種材料:瓶子、珠子、圖片、樹葉、紐扣、果核、紙盒等等。孩子們不厭其煩的主動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小東西,在孩子的眼里他們無一不是寶貝,通過創意和遐想就會變化無窮,把活動區裝點得富有童趣,充滿藝術氣息。孩子們每天變廢為寶的做做玩玩,活動區變成了孩子的創造樂園,獨特的作品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同時,我們還考慮到了空間位置的相互作用與影響,例如:角色區不宜與操作區相鄰而置,動靜反差太大,操作區會受到影響。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各區角分別設有卡通形象,用來了解區角的活動內容,幼兒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由選擇。總之,力求使不同的區角從不同的側面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室四周的小墻面也是幼兒表現的好園地。“說一說,玩一玩”的小壁面,每周更換話題,把幼兒收集的材料和異想天開的想法布置到壁面上,讓他們能夠時時說、時時看,輕從自如,樂趣無窮。
(二)材料投放要有可操作性,要有難度上的區分,體現材料投放的適宜性
“有材料陪伴”的學習,是孩子的學習特點,材料的適宜性,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自主學習的成效。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興趣與能力提供材料,例如:科學發現區里,鐵塊與木塊的重量形成對比,直觀形象,適宜小班幼兒;磁鐵為什么會吸鐵的
東西?了解磁鐵有正負極之說,鼓勵幼兒用各種方法嘗試。
教師對于提供的材料應事先考慮到是否便于幼兒操作,如在大班里,為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訓練手部小肌肉動作而創設的“繡囡囡”,就應為其準備相匹配的撐子,以利于幼兒左手拿布,右手拿針,進行一針上,一針下的刺繡活動。否則,此活動便無法進行,使之行同虛設,失去了創設這一區角的意義
(三)教師是指導者與合作者的雙重身份
在瑞吉歐環境創設中,教師的做法是:幼兒園不能有一處無用的空間;環境要跟著幼兒的需要變化,讓幼兒與環境“對話”。如:元宵節到了,結合課題內容,幼兒進行了自制元宵的鍛煉,講述了元宵節見聞,制作了“快樂的元宵節”展板,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促進了家園的溝通。春天到了,室內外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棉簽畫《迎春花》在活動區里得到了延伸,使幼兒在布置中深刻體會到了春天的含義和特點。。
教師的觀察是一門藝術,要有捕捉細微信息的敏銳,能抓住活動中的偶發事件,以自己的熱情,機智感染教育幼兒。如在中班紙工區,有位幼兒創造性的將做成的紙裙被在身上,做著有趣的時裝表演。旁邊幾個區域的孩子也被吸引,教師及時抓住這一時機說:“我們來開一個娃娃時裝表演會好嗎?”號召一呼百應,正面、反面、轉身、造型,有的還模仿幾個由電視里看到的時裝模特表演的有趣動作,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表演過程中,下面的小評委們及時指出:陽陽的領子沒翻好,秒秒的裙子有點長┄┄通過活動幼兒既得到了儀表美的教育,又增添了對紙工的興趣及創造的樂趣。這一內容盡管是出乎教師意料的,但卻是具有較高教育價值的,關鍵在于教師利用與捕捉教育的機會,因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