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10-09 21:51:36
在幼兒繪畫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兒童“師法造化”通過在寫生的方式引導兒童仔細觀察抓住事物的關鍵特征進行表現著重于神似。例如在中班《熱鬧的菜園翻了天》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觀察幾種不同蔬菜的造型,啟發幼兒進行想象與思考激發幼兒對蔬菜的興趣。然后由幼兒作畫,每組幼兒選取幾樣蔬菜自由地擺放造型,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教師巡回指導并以其中一種蔬菜做范例,示范畫出身上的紋脈,并且啟發幼兒可以在寫實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像。總之對兒童本身繪畫的技能技巧不應妥求過高,而是以充滿了自身的情感和大膽的想象作為評價的主要標準。當幼兒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能技巧后,繪畫內容就會更加豐富和充實了。如果要兒童進行臨摹范畫,也要注意范畫的質量,除了前面提到的對范畫的要求,教師還要提供多樣性的范畫能夠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事物的形態特點,以供兒童思考。
四、指導兒童欣賞范畫
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活動的基本過程包括整體感知階段、形式分析階段、理解解釋階段和審美判斷階段。
(一)整體感知階段
感知覺對兒童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兒童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和感覺是一種單純的視覺快樂。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給兒童一定欣賞的時間,然后讓他們用簡潔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提出的主要問題可以是:“你看到了什么?”教師要耐心傾聽兒童的講述,讓兒童充分表達。只有當兒童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可以用啟發、提問的方式給予線索啟迪,引導兒童觀察想像并進一步陳述清楚。
(二)形式分析階段
這一階段是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的關鍵環節,通過形式分析,加深兒童的審美體驗,提高審美理解能力。在這一階段,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導幼兒分析作品所表現的美的形式,如用色、造型、線條等形式語言以及對稱、均衡、節奏、變化及統一等美術原理的應用。例如在欣賞民間藝術作品《布老虎》時,教師的提問可以是:“布老虎身上有哪些顏色?你喜歡這些顏色么?”“布老虎的樣式有哪些?你能說說它的作用么?”“布老虎的神態可愛么?你能模仿一下么?”
(三)理解解釋階段
理解解釋是指探討一件美術作品所蘊含的內在意義,幫助兒童把握具象的藝術形式所再現的東西,或者是抽象藝術形式所表達的微妙的情感或意義。在解釋階段,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導兒童根據自己對作品所傳達信息的體驗和理解,充分的發揮想象力探討美術作品所蘊含的的意義。教師可以這樣提問:“畫家為什么要畫這幅畫?”“這些畫使你想到了什么?”“你覺得畫家想要告訴我們什么?”“你想為這幅畫取個什么名字?”
(四)審美判斷階段
兒童美術欣賞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兒童的審美趣味和鑒賞能力。教師指導的重點宜放在幫助兒童從多樣化的作品表達方式中吸取審美經驗,提高審美判斷能力和審美趣味。如果兒童能夠對優秀作品說出自己喜歡之處,說出自己對作品含義的某些理解,或者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進行自己的創作,應當說這已經達到目的了。例如對《星月夜》的評價,可以向兒童提問:“你覺得這幅畫美么?”“你喜歡這幅畫么?“你看后感覺如何?”然后教師總結:“這幅畫上的線條流暢,色彩豐富,整個畫面看上去非常生動。可見畫家在畫這幅畫的時候認真思考過,畫的很仔細。今后我們在畫畫的時候也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畫得美一些。”
總之,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范畫的選擇與應用是激發幼兒審美興趣,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重要部分,要要適時、適度地使用范畫,并且要注重與教師的恰當啟發引導相結合,相信孩子們一定會用手中的畫筆盡情展現自己心中的天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