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5 21:55:52
良好的習慣是一筆讓人受益終身的財富。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下一個基礎,若基礎打得不穩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立了。”幼兒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我園根據《綱要》五大領域的要求,以“幼兒行為十規范”為培養目標,開展了“爭當‘人和寶貝’養成教育活動”。在課題組的指導下各年齡班制定適宜的分層目標,注重培養學齡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任務意識、自理能力以及意志品質等,加強了幼小銜接工作研究。結合“我健康”活動,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我愛物”“我好學”“我守紀”和閱讀活動的開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我文明”“我友愛”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習慣等。
四、加強隊伍建設,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倫理、自我專業意識等方面持續發展的過程,即內在專業結構不斷更新、演進和豐富的過程。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準,對于提高保教質量,和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園根據教師隊伍新老交替、參差不齊的現狀,繼續推進層級培訓,關注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促進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
(一)加強專業理論學習
我們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如閱讀活動、專業學歷提升等,以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理論水平。同時引進重點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擴充教師隊伍,另外通過自主讀書學習,使每名教師在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的同時,規范自身的修養、加強心理素質、學會靈活應變、熟練掌握知識技能。除此之外,我們還注重團隊的共同進步,有目的、有計劃,針對性的對新教師一對一師徒“幫帶”,對中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進行提高培訓,對保育員進行一日活動規范培訓。
(二)充分發揮教研先導作用
開展多種方式的教研活動,有利于教師之間互通信息取長補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建立團隊協作精神,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做好。我們注重園本教研的開展,圍繞“如何撰寫觀察筆記”“如何加強保教工作規范”“如何制定個人專業成長計劃”“如何創設有價值的主題墻”“活動區的材料投放”“活動區的組織領導”以及領域教育方法,有效提問等問題,開展了實踐研討式教研、案例分享式教研、一課兩研、分層分組專題教研等多種形式的園本教研活動,調動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的反思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同時,我們還注重對外交流,以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我園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闊教師視野,提高專業水平。我們充分利用中國教育學會的資源,邀請了上海、北京以及重慶本地的專家、園長為我園教師進行培訓。我們除了派老師到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學習外,還組織全園教師到區內各示范園學習觀摩。
總之,小學附屬幼兒園應堅持正確的辦園方向,堅持科學保教,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凸顯自己的辦園特色。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