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21 18:40:22
教育領域。在教育領域,可以通過為不同年齡的幼兒提供一起感知,共同學習的機會,促進幼兒異齡同伴間的交往,如外出感知春天、秋天時,可以讓每個姐姐哥哥帶一個弟弟妹妹:熟悉幼兒園的墻飾時,可以讓年長的幼兒為弟弟妹妹當講解員等。另外,手工制作、繪畫、打擊樂、續編故事、詩歌、看圖講述等也都可以成為幼兒異齡同伴間一起活動的重要內容。研究表明,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形式,是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源泉和中介。因此,在游戲領域中,可以把角色游戲、競賽游戲、表演游戲作為素材,通過創設適宜的、新穎獨特的情境,靈活運用榜樣示范、競賽評比等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進行“大幫小,小學大”的活動。而且,在活動中教師如果能積極發揮幼兒間互助合作的精神,引導他們學會判斷問題情境中蘊含的規則,并探索問題情境的相應解決辦法,幼兒的愛心、責任心、自主性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二、選擇恰當的混齡游戲,更大程度地促進幼兒利他行為發展。
不同跨度的混齡游戲對幼兒產生謙讓、合作等利他行為有著不同的影響,所以老師可以根據各年齡層幼兒的特點,選擇有針對性的混齡游戲,確定好明確的被試主體,使游戲的作用更能有針對性的發揮。小跨度和大跨度的混齡游戲對幼兒的利他行為有著不一樣的作用,在能力和知識經驗有差距的游戲中,更有利于幼兒幫助和合作等利他行為發生。有一次我帶著中大班孩子一起去幫小小班孩子穿衣服,很明顯的兩個班的孩子都成了大孩子,更有責任心。老師可以充分利用年齡資源,相應的開展一些大跨度大的混齡游戲,如幼小銜接的活動。
游戲性質要求合作的混齡游戲更有利于年幼幼兒合作的利他行為的培養,有利于年長幼兒幫助、謙讓行為的形成。在幼兒園的游戲中,為了幼兒能逐漸去自我中心,可以給他們組織一些合作性質的混齡游戲,如現在的很多民間游戲都是屬于合作性質的。同時游戲材料的數量影響幼兒分享和謙讓的利他行為的產生。為促進幼兒社會性行為,混齡游戲的材料準備是很重要的。
三、 充分利用在混齡游戲中老師與同伴對幼兒產生利他行為的作用
為了滿足各年齡幼兒發展的多種需求,教師首先需要具備有關各個年齡段幼兒發展與學習的扎實的專業知識,并掌握豐富的教育策略。將幼兒視為不斷學習、發展著的個體。教師必須具有為幼兒設計開放的、多元學習經驗環境的能力,以促進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發展。教師必須了解“何時”、“怎樣”采用“同齡”或“混齡”方式對幼兒進行分組,以及如何設計幼兒合作學習任務等。同時教師日常的言語、表情都可以作為強化的工具。
為了促成不同年齡幼兒間的交往,在環境創設上幼兒教師可以做好這樣幾方面的工作:在園內可以把大的活動室分割成若干小的活動區域,使不同年齡的孩子之間有共同進行學習和游戲活動的場所,有共同進餐的地方,也有共同休息的地方,這一點我所進行實驗的兩個班就是這樣,更加方便幼兒的交流;在教具、玩具的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年齡幼兒的不同需要,如既有年幼幼兒喜歡的布娃娃、機器人等玩具,也有年長幼兒喜歡的圖書、智力拼插玩具等。
老師在混齡游戲中對幼兒產生利他行為的作用,勢必會要求提高老師的專業素養。在混齡游戲中,老師面臨著多元目標的挑戰,迫使老師提高環境創設的能力,并且對老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機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