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作者:@佚名 2017-09-12 17:22:01
(2)保教結合,根據幼兒的進食心理,創設良好的進食環境,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
A、幼兒的進食心理。2~4歲的幼兒活潑好動,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新鮮事物非常敏感而有興趣。因此對食品的味道、色彩及形態都很注意,較易受成人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喜歡集體進食,對食欲不好、挑食的幼兒,講明吃菜的好處,鼓勵他們細嚼慢咽,逐步養成不挑食的習慣。幼兒喜歡吃新鮮、松軟、切得較細、營養豐富的便于消化、易于咀嚼的食物,還喜歡色彩搭配、形象可愛的食物。如把面點做成小白兔、三色糕等,最易引起孩子興趣而增進食欲。對幼兒不喜歡的食品,不要強迫命令他吃,這樣不但會引起胃腸道不良反應,而且可能造成幼兒很長一段時間對這種食品反感,甚至拒食。要慢慢引導,先看別人吃,然后少量品嘗,慢慢引起好感而喜歡吃。
B、創設一個良好的進食環境。進餐是一種愉快的享受,飯前應避開一切不愉快的事,消除緊張和憂慮的心理狀態,喚起旺盛的食欲。我們為幼兒提供空氣新鮮、衛生整潔、光線柔和、布置優雅、秩序良好、寬松愉快的進食環境,使幼兒保持良好的情緒。進餐中老師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鼓勵體弱兒愉快進食,同時在進食中耐心誘導,引起幼兒對食物的興趣;結束前幫助指導,有利于體弱兒提高食欲,增加進食量,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我們發現,音樂旋律優美、動聽、節奏舒緩、音量不大的輕音樂與幼兒進餐時的生理節奏合拍,能提高幼兒消化系統植物神經的興奮點,具有增強食欲、幫助消化的作用。
C、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培養幼兒正確的用餐姿勢。其次,用少盛多添的辦法培養幼兒不挑食的良好習慣,逐步增強攝入量。同時鼓勵幼兒吃各種食物,并及時加以表揚,調動幼兒用餐的積極性。
。3)保證戶外活動時間和質量,提高幼兒健康水平。
A、保證每天有3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
B、活動量由小到大逐步增加,達到鍛煉的目的。
C、根據幼兒個性特點,適當增減運動量,保證幼兒健康。
D、利用自由活動時間,老師與幼兒共同游戲,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他們自動、自發地開展活動,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4)有計劃的開展幼兒健康教育。
A、幼兒健康知識教育。經常運用故事、兒歌、談話的形式,進行衛生知識、營養知識、自我保健常識的教育。
B、幼兒健康行為訓練。利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有計劃的開展生活衛生行為訓練和安全活動教育。
C、家園同步,形成有利于幼兒健康的大環境。開展健康教育,轉化體弱兒童,關鍵在于環境和教育這兩個方面要經常向家長宣傳,并進行個別交談、具體指導,作為轉化體弱兒童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讓家長認識幼兒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參與管理。這樣家園同步,形成有利于幼兒健康的大環境,從而保證體弱兒轉化工作的順利進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