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12-08 15:14:31
一、教材分析
1.說教學內容(活動來源):
《大家來環保》來自于大班主題活動《溫江風情》。在這之前,紅櫻桃班的孩子對于自己美麗的家鄉--溫江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孩子們對于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里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我們的周圍仍有不完美的一面,例如有人亂扔垃圾等。這一問題立即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我緊緊抓住這一興趣點,圍繞“環保”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新《綱要》中指出了科學領域的目標:對周圍事物、現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欲;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而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本次活動能以小見大,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充分參與,動腦、動手、動口,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2.說教學目標
教育目標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孩子對事物表面特征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其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意旨是“在環境中教育”,改變傳統“空講”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并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把“要我做”升華為“我要做”,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幫助幼兒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并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能力目標:引導幼兒愿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情感目標: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養成不亂扔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幼兒認識到垃圾的危害,感知環保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幼兒懂得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為解決重難點,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情境表演、觀察實物圖片、自主操作等,又為他們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也有利于幼兒行為的發展。
3.說幼兒情況
紅櫻桃班的孩子大多都在5歲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和以前相比本次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較為活躍,許多幼兒能做到獨立地思考問題,但總是怯于大膽站起來回答問題,讓人感覺比較被動,但他們還是喜歡思考的,對于自己喜歡的事物,他們總是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4.說教學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前期主題活動知識的積累,請幼兒和父母一起觀察周圍的環境,父母帶領孩子搜集環境整潔或污染的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臟亂的環境圖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圖片;一位孩子的媽媽扮演地球媽媽。地球媽媽的環境布置;笑臉娃娃若干。
二、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新《綱要》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活動的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發現和探討,并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表演法:我打破傳統模式,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為幼兒創設情境,不僅讓家園緊密聯系在一起,還能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探知的欲望。
(2)直觀演示法:我運用圖片和實物直觀地向幼兒展示,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事物,調動幼兒的觀察興趣,引發他們積極地思考。
(3)探究法: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欲望。”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開放的探究環境,鼓勵幼兒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猜測。
(4)多元激勵法:在活動中我注意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善于運用多種激勵方法,通過語言贊美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抱抱孩子、給他們發笑臉娃娃等,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