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16-08-16 16:23:17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兒游戲出現嚴重違反規則或攻擊性等危險為時,教師直接介入游戲,對幼兒的為進行直接干預,這時教師的指導顯性的,如在游戲當中,幼兒因爭搶具而發生打罵,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內容的游戲時,教應直接干預,加以引導,但這種方式易破壞游戲氣氛,甚至使游戲中止,一般情況下不宜多用。
三、教師介入指導游戲的方法
教師不管用何種方式介入游戲,既然介入了,目的應是對幼兒游戲為作具體的指導。
(一)語言指導。
1.發問。發問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兒游戲的現狀及幼兒的具體想法或進行啟發引導等,宜用親切平和的詢問,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兒的思考,逐漸學會辨別是非,作出明確的行為判斷。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魚缸里亂投放一些食物,教師看到后,沒有馬上制止,而是通過詢問了解到幼兒是想看一下魚最愛吃什么?他是想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小金魚的特點,教師引導他找出了答案,而不是將現成的答案告訴他,為了挽救小金魚的生命,還及時換掉了己經污染的水。
2.提示。提示主要是當幼兒遇到困難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時,教師用一兩句簡單的建議性提示,幫助幼兒明確想法,促進游戲順利開展。例如,玩“菜市場”游戲時,菜賣完了,孩子們的游戲便卡殼了,沒法往下進行,教師用提示性的語言“我們一起加工一些吧。”引導孩子們自己動手畫、剪、捏、縫等熟菜加工車間便熱火朝天地開起來了。
3.鼓勵與贊揚。主要是就游戲中幼兒表現出的創造性及正向的游戲行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對幼兒在游戲中能自覺遵守規則,克服困難,堅持游戲等良好的意志品質給予贊揚,以強化幼兒正向行為的出現。例如,教師為大班的孩子講完了孟良崮戰役中活捉張靈甫的故事后,一部分孩子就提議要玩打仗的游戲,用一塊泡沫板做成孟良崮的山頂,然后一部分幼兒扮成勇敢的解放軍戰士,一名幼兒扮成張靈甫,游戲便有聲有色地開始了,教師抓住時機,及時表揚這些孩子肯動腦筋,并提出希望,希望孩子們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又如,在一次體育游戲中,兩隊比賽規則要求每人先跑30米后,再投3個球,然后返回看哪隊先勝,有的孩子就能嚴格遵守規則,投籃不滿3個就不返回,堅持投滿3個,不中再投,教師對孩子這種認真的態度、良好的意志品質及堅持性給予高度贊揚,強化了幼兒正向行為的出現,也對其他幼兒起到了暗示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