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2015-10-20 14:32:31
“我家孩子的學校和京源學校組成了教育集團,報紙上說以后很有可能對口直升京源。”石景山的王女士很興奮地在微信朋友圈里分享著孩子學校的變化。
王女士的女兒今年在石景山水泥廠小學上一年級,這是一所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本來內心還有些小失落的王女士,卻因為京源教育集團的組建又看到了希望。“京源在我們區是一所很不錯的學校,如果到時候真能直升,就太好了。”
記者注意到,北京有很多家長都和王女士一樣,開始密切關注北京的教育改革,并且享受著一系列改革帶來的紅利。
教改成效初顯,普通校開始贏得家長認可
在海淀區教育版圖中,翠微中學和衛國中學原是兩所薄弱校,周邊的居民都不愿把孩子送到這里上學。2014年4月,人大附中與海淀區教委簽署協議承辦翠微中學和衛國中學,將兩校合并更名為人大附中翠微學校。人大附中向這所承辦校派出管理團隊,進行了全面改革。
一年的時間,人大附中翠微學校發生了可喜的巨變。該校2015年新高一錄取分數線為511分,比去年提升20分,是本市提升幅度最高的學校。成績的提升更是吸引了不少學生“回流”,該校的教師子女目前也大部分轉回本校就讀。
和人大附中翠微學校一樣,在近兩年的北京基礎教育綜合深化改革中,一大批普通校煥然一新,“升級”為新優質校。以今年中考各區初中校前20名學生平均分為指標,梳理統計發現,無論在城六區還是在十個遠郊區縣,一大批普通初中校進步十分明顯。在東城區,一四二中,三年提高了23.8分,國子監中學三年提升了24分;在西城區,華夏女子中學三年進步了47.3分。
北京多措并舉,把好學校辦到百姓家門口
近兩年,為了讓更多學生能夠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北京市多措并舉,擴大教育優質資源,把一所又一所好學校辦到百姓家門口,讓百姓不再托關系走后門把孩子送到其他學校上學,而是放心地把孩子送往家門口的學校。
從2015年“北京市教育新地圖”上不難看出,北京市橫縱雙向著手擴大教育優質資源。從橫向來看,各區縣通過學區制、集團或集群辦學、合作辦學、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模式,實現校際橫向聯合,擴大重組優質教育資源。從縱向上看,優質教育資源搭建貫通立體網絡,力推九年一貫、對口直升、初高中對接等實質性舉措,實現學段貫通、課程貫通、資源貫通,提供在本區域9年乃至12年“連續消費”教育資源的優質供給服務。
此外,北京還統籌協調,調配各類社會資源拓展優質教育資源。2014年,北京市啟動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簡稱“高參小”),當年有139所小學與高校、藝術院團和藝術機構、體育俱樂部等結成“對子”,一批普通學校因此成為藝術特色校。2014年6月,北京市啟動高校支持附中附小發展(創辦附中附小)項目。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23所在京高校分別與海淀、朝陽、昌平、豐臺等4個區縣教委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39所附中附小,惠及5萬名中小學生。2014年5月,北京還啟動教科研部門支持中小學發展工作,數百名副教授級以上的優秀教科研人員支持17所普通初中校教學。
好學校將越來越多,建議家長扭轉“盲目擇名校”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把一所又一所好學校辦到了百姓身邊。在西城區,花市小學這所原來的普通小學因能對口直升廣渠門中學而備受家長追捧;在朝陽區,原定福莊第二小學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改名中國傳媒大學附屬小學,今年的報名現場異常火爆。在石景山區,遠洋山水小區的家長們追著把孩子送進景山學校遠洋分校……不少家長表示,“家門口的學校就挺好的,不用再為孩子上學的事情托關系走后門了”。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將持續推進教育改革,繼續通過一系列的舉措把更多好學校送到老百姓身邊。事實上,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也有相當一批普遍校表現搶眼,中高考成績普遍提高,區域內優質校和普通校的分數差距不斷縮小。
“今后,對于家長而言,應該扭轉‘盲目擇名校’的觀念,‘加工能力’將成為選擇、評判好學校的標準之一。”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