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15-05-18 15:45:33
幼兒的藝術欣賞潛能是與生俱來的。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下,幼兒通過多種感官通道與藝術交流,充分地進行感知、充分地發揮想象、自由地表達情感。激發和提升幼兒的藝術欣賞能力,則需要成人為幼兒創造自由的藝術氛圍,成人熱情的鼓勵和正確的引導亦不可或缺。
隨著藝術與生活的日益融合,在幼兒當下與將來的生活中,他們不可避免地會接觸與談論藝術、欣賞與理解藝術。毋庸置疑,欣賞和理解藝術是幼兒的一項必備藝術素養。
然而,在幼兒藝術教育中,藝術欣賞相對受到忽視。即便開展了藝術欣賞教育,但其理念和行為存在一些誤區:有時成人自身的藝術欣賞水平有限,覺得自己都把握不了,幼兒肯定欣賞不了;不相信幼兒擁有藝術欣賞潛能,并讓幼兒感到自己沒有能力欣賞與理解藝術;有時成人采取給予、告訴的方式將其自認為的"正確答案"傳遞給幼兒;為了維持"秩序",希望幼兒安靜地坐在座位上僅用語言來表達對作品的感受等等。
實際上,幼兒的藝術欣賞潛能是與生俱來的,他們能夠欣賞和理解藝術作品。要激發幼兒的藝術欣賞潛能,我們首先要了解幼兒藝術欣賞能力發展的特點與規律。
幼兒生來就有藝術欣賞潛能
借鑒前人的研究與自身的思考,我們將學前幼兒藝術欣賞能力的發展劃分為早期本能直覺反應階段(0-2歲)與直接感知藝術形象階段(2-6歲)。
0-2歲早期本能直覺反應階段
人在生命最初階段的嬰兒時期,就能表現出感知與選擇形狀、色彩、節奏、韻律等形式審美要素的傾向,并能對其作出反應。就像威廉·斯特恩所認為的:嬰幼兒最初對那些產生快樂的藝術對象的特質是極其敏感的,比如像色彩、亮度與明顯的節奏。
嬰兒在出生后的較早時期對美術的兩個基本要素--形與色就有一定的審美感知能力了。心理學研究表明,嬰兒注視靶心圖與線條圖的時間最長,偏愛復雜圖形;注視彩色圓盤的時間比注視灰色圓盤的時間長一倍。同樣,嬰兒對于音樂的基本要素--節奏、旋律等也非常敏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煩躁不安的嬰兒只要媽媽將其抱在左側或者聽到與媽媽心跳節律一致的聲音就會安靜下來。對于柔美的聲音、美麗的畫面,嬰兒會露出會心的笑容等。1歲左右的嬰幼兒對節奏鮮明、旋律優美的音樂會做出積極反應,能夠跟著音樂的節拍舞動起來。盡管這些最初的反應僅僅是一些本能的直覺行為,還未形成真正獨立的美感反應,但它已為日后更高層次的藝術欣賞活動做好了心理上的準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