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3-03-05 01:36:12
解
擴充學位供給應對入學高峰
建立彈性教育制度調控波動
無論是入園難,還是入學難,政府最直接的應對方案就是擴充學位總量。資源供給的增加,確實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教育需求。
從2011年起,教育部啟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國范圍內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改善辦園條件和質量。以北京市為例,2012年新增入園名額2.4萬個,完成新建和改擴建西城區紅山幼兒園等公辦幼兒園51所。
“2013年北京預計投入7億元用于200余所新建、改擴建和改善辦園條件的幼兒園,同時建設100多所村辦幼兒園,共計增加學位2.4萬個,使全市幼兒園總數達到1530所左右。”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這些建設,北京市的“入園難”問題有望得到基本緩解。
相形之下,中小學面臨的壓力更重。在“金豬寶寶”之后,還有“奧運寶寶”,甚至有“龍寶寶”……據介紹,未來三年小學學齡人口將進入新的高峰期,當初扎堆降生的孩子們,可能面臨更為擁擠的“獨木橋”。為應對即將到來的高峰,北京市政府2012年正式頒布實施了《北京市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2—2014)》。“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新建、改建、擴建200所中小學校,增加16萬個學位。”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3年將開工建設30個項目,支持23所小區配套學校二次改造,支持城鄉結合部、新城等地區30所城鄉一體化學校建設。”
針對入學矛盾集中和學位需求強烈的地區,北京市教委2012年共投入2.4億元重點建設15所學校,除東城區、西城區外,其他每個區縣各有1所。教委方面表示,“在這些學校中,新建校6所、改擴建學校9所,可新增學位約9492個,其中小學學位7166個,總學位達到22720個。”
強調學位增量,固然可暫時應對學齡人口高峰。但專家認為,多建學位只能解一時之急,今后隨著學齡人口數量的減少,容易造成資源閑置。在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任葦看來,在國家宏觀調控基礎上建立彈性教育制度很有必要。
據悉,一個孩子從辦準生證開始,信息便已被記錄下來。“政府可以對這些信息進行匯總、監控與分析,實時了解每年的兒童出生情況。”任葦說,“根據對寶寶每年出生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可提前3年對本年度出生的寶寶入園所需的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配,提前6年對本年度出生的寶寶入學所需的教育資源進行宏觀調控。”
“建立在對數據統計與分析基礎上的靈活調控機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育資源不足及教育資源浪費的難題。”吳霓說,“現階段,在根據行政區劃的人口數確定學校數的政策背景下,根據大、小班額的調控及簡易教室的建設來調控教育資源顯然更為可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