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原創 2012-11-13 14:13:57
我們的記憶是神經回路的活化,一旦某個負面的情緒被活化,它會帶動跟它有關的其他負面情緒,我們的心情就變得越來越郁悶了。或許應該從戲劇和小說著手,令學生心有感動,生命教育才會真正有效。臺灣很多孩子不曾進過任何劇院,不曾聽過音樂會,不曾接受過美育。事實上,只要少做點功課,多接觸藝術,花一點錢和時間使小朋友接觸到表演、體育、樂器、戲劇等,教育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國外很早就讓孩子從閱讀和看戲劇所帶來的感動中進行生命教育。幾乎每個小區都有少年棒球組織,讓孩子通過球類比賽領悟勝敗為兵家常事,這次輸,下次贏,不必太在意。至于閱讀及戲劇觀賞,是通過濃縮的故事來了解人生。戲劇生動、扣人心弦,情緒往往隨著劇情的起伏而變化,不知不覺間就受到感化。
中國過去很窮,教育不發達,老百姓大部分是文盲,名字都不會寫,但是“忠孝節義”卻深入民心,千百年來一直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觀,這正是受到小說和戲劇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看了黃春明編導的歌仔戲《杜子春》,覺得這就是好教材。
杜子春是個浪子,把萬貫家財敗光后,看破紅塵想出家,老道人帶他到昆侖山斷情崖去測試他是否真心,告誡他無論如何千萬不可出聲。他對猛虎、女色都能不動心,唯獨看到老母被牛頭馬面套著枷鎖一步一哀嚎拉著下地獄時,情不自禁喊出“母親!”結果破了功無法成仙。老道人因為杜子春對母親有孝心,所以給他鋤頭,告訴他“舉頭三尺有神明,掘地三尺有黃金”,叫他好好做人,從頭來過。
“舉頭三尺有神明”便是告誡他:頭上有神明,做事不敢欺心。“掘地三尺有黃金”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就一定有飯吃,努力耕耘自然有收獲。
簡簡單單一場戲劇就把我們要教給孩子的許多大道理都融入其中,讓孩子在看戲時不知不覺理解消化,內化成他的道德觀念。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