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晚報 2012-08-03 16:42:10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現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家長的共通心理,為此,一些幼兒園便提前進行小學知識教育。記者從安徽省教育廳獲悉,為防止低齡兒童過早承受過大的壓力,從2013年起,安徽將全面取消學前班,各類公辦、民辦幼兒園、幼教點一律禁止小學化教學,并出臺政策促進小學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銜接。(8月2日新華社)
的確,目前不少幼兒園的教學形式呈小學化,漢語拼音、漢字書寫、數學計算等小學教學內容出現在很多幼兒園學前班里。有的兒童要在課堂上完成即時作業,還會完成大約半個小時的家庭作業。每天像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完成課業,這樣的幼兒園,孩子有多少快樂可言?對學習何來樂趣?
然而,幼教機構應該做什么?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因此,安徽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將全面取消學前班是十分正確和必要的。
當然,一些幼兒園之所以“拔苗助長”,與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期望值是分不開的,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送到幼兒園是來學數學,背詩讀書的。特別是學前班家長,每日接孩子時第一句話便是今天學了幾道數學題,識了幾個字……這恰恰是拔苗助長。
根據前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佳發展期理論,孩子在學前年齡段最適合在游戲活動中接受新知識、認識新事物。如果幼兒園像小學一樣,每天讓孩子上課、做作業,會使小朋友產生上小學好苦好累的懼怕感,這種抵觸情緒將成為他們以后的學習障礙。因此,幼兒教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從幼兒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因材施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邊玩邊學是幼兒最適宜的學習方式,才藝教育應該融于平常的游戲教學中,重在陶冶情操,激發學習樂趣。
當然,讓學前教育去“小學化”,不能寄予一紙禁令來破解。一方面需要家長、社會和幼教機構都理性認識到幼兒教育 “小學化”是重復型教育,將會危害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將學前教育的辦學逐漸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使辦學從無序的競爭,轉向關注學前孩子應該得到的教育、引導等方面。另外,教育部門經常要到幼兒園進行檢查、指導、評估,對幼兒教育中有小學化傾向的現象和問題及時糾正,才能使幼兒教育脫離庸俗化和功利化,才能防止學前教育“小學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