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京晨報 作者:劉穎 2009-12-09 11:30:43
記者在鑫園小學采訪時發現,這所每個年級只有70多名學生的小學校,自2004年起陸續調入10名來自游府西街小學教學一線的骨干老師。南京不僅出現了名校名師“跳槽”到普通學校的苗頭,瑯琊路小學、力學小學、瑞金北村小學等一大批名校的校長也被頻頻下放到普通小學甚至薄弱小學當校長。
據悉,從明年起南京市教育局將從白下等部分區開始試點推進校長老師在各校間的合理流動,更多的名校長、名老師將坐鎮普通小學。
【人物】
徐振琴
游府西街小學任一線語文老師18年,現在鑫園小學任教導主任,教二年級語文。
離開:自愿從名校“跳槽”到普通學校
徐振琴溫婉和藹,她的博客上細致地記錄下她與學生相處的每個點滴,在教學過程中每個靈光乍現。她和游府西街小學有著很深的感情———整整18年,恰好是一個女人綻放最好青春的全部時間。“當時游小和鑫園小學剛剛建立手拉手合作的關系,學校向老師們征求意見,讓大家自愿報名去鑫小,把游小優質的教學經驗帶過去。”去鑫園小學就意味著從此脫下游府西街小學老師耀眼的光環,重新去一個起點并不高的平臺,有著18年教學經驗的徐振琴很清楚這一點,但是這不是她考慮的重點。此后,徐振琴和其他6位老師成為南京第一批從名校“跳槽”到普通學校的老師。
不適:生源差距大
剛到鑫園小學徐振琴感受到了沒有預料到的不適應。“原來的游小是一所名校,很多學生都是慕名擇校來的,生源狀況很好,而鑫園小學地處光華門附近,很多學生的家長是在附近裝飾大世界做生意的,自身素質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都有限。“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游小的時候,我們給一二年級孩子布置的讀、說作業家長都會很主動地協助完成,課堂上檢查時個個都很棒,可是鑫園小學的孩子讀說作業都要老師親自抓,否則第二天上課檢查時一半人要成‘啞巴’。”
改變:獨創“競賽”教學漸入佳境
在鑫園小學,徐振琴沒有忘記自己的特殊身份———曾經在游小接受熏陶18年。“我覺得我們這10個老師都背負著游小的光榮,而現在又都是鑫園小學的主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這所發展中的小學教學搞上去。”鑫園小學在2007年開始做小班化小學,這對教慣了一個班40-50人的名校老師來說是個極大的改變,徐振琴結合以往的經驗開始漸入佳境。“我們一個班就20多個人,合作學習上有著大班無法比擬的優勢。”徐振琴以“競賽”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充分展示、表露或“外化”已經學到的東西,在合作中及時鞏固和運用。比如一年級的識字教學,生字量多,學生識字起點不一,開展整齊劃一的教學往往費時、低效。在《詠華山》一課教學中,當學生初讀課文后,徐振琴出示本課全部生字:“這些字你們都認識嗎?”部分學生說全認識,也有學生說幾個字不認識,一個字也不認識的學生沒有。于是,徐振琴把那些已經認識的字就作為“簡單字”,以評比“小小識字王”的形式,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識字經驗。對于“難字”,她則請學生們開展小組討論,想出最巧妙的辦法記住它,介紹給小組里的同學聽,看看哪一組識字方法最妙最多!輔以評選“小小識字王”等活動,鼓勵小組成員自覺地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鄒萬麟
游府西街小學原六年級語文教師,現為鑫園小學骨干老師。
離開:在游小一年主動報名“跳槽”鄒萬麟在游府西街小學工作一年就主動報名“跳槽”到鑫園小學了,很多人都不理解她,別的老師都巴不得能夠分配到一所知名小學,她卻怎么進了門又主動出來了?“在外人看來是這樣,但是我不這樣想,作為老師除了是一個職業,它還是一種責任,當時的鑫園小學的孩子更需要有經驗的老師,我就主動報名了。”鄒萬麟說,事實上雖然來到鑫園小學但是和游小的距離依然很近。“我們兩所學校雖然是不同的個體,但是又是手拉手的‘好朋友’,我經常能和原來的老同事見面,同上一節課,為一個教學點爭論不休,然后把大家的共識帶到我的教學中,讓我們這樣普通學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名校的教學成果,非常的有意義。”
不適:面批作業和吃飯睡覺一樣常規鄒萬麟是位年輕的老師,當時懷著滿腔熱忱從名校“跳槽”到一所新學校,但是她很快發現名校的教學方法也不是萬能的和可復制的,必須根據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改進和創新。鄒老師說,原來她所教的班級45個人左右,現在只有20多個人,但是并不是說學生少了老師就輕松了,相反他們的工作量更大更加細化,要給每個學生布置適合他們的分層作業,“普通小學的生源和名校的生源還是有區別的,老師付出的精力會更多,我的每個學生每天都要單獨站在我的面前看我給他們批改作業,有錯誤當時就指出并且解決掉。”鄒老師說,一開始覺得非常的累,本來老師一天所講的話就要比其他人多很多,現在更是翻了一倍。“不過現在練出來了,幫他們面批作業已經成了和每天吃飯睡覺一樣習慣的事情。”
改變:在教學上和自己較勁既然出身名校,很多雙眼睛都會盯著看這些老師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鄒萬麟在教學上也非常和自己較勁。如何準確確定高年級語文的教學目標呢?鄒萬麟鉆研后得出的結論就是:在教材中走個來來回回,在文字中出生入死。“比如同樣是寫花,六年級教材中陳荒煤寫的《廣玉蘭》與季羨林創作的《夾竹桃》在文風和立足點上就有不同。既然要把充滿了個性特色的文學作品教授給學生,那么老師就要走入文本與作者展開深刻的交流,而先看教學參考書就使我們對作品的理解隔了一層紗———參考書中的理解。”鄒萬麟覺得教師需要有個性的解讀,而不是教學參考書中所說的“一言堂”。“如果你有對教材的個性解讀,那么相信對教學的重難點的為什么這樣確定,也一定會把握得比別人深。”
【調查】
名校老師“調”到普通小學更徹底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把名校老師“調”到普通小學不止游小和鑫小,鼓樓一中心小學數學老師張鵬就曾經被派到虹橋小學“跨校”服務,不過當時張鵬的人事關系依然在鼓樓一中心小學,一年后他又回到了原來的學校。“游小老師‘調’到鑫小更加徹底,這些名校老師等于是褪下原來的名校身份重新開始,這樣的勇氣值得贊許。”白下區教育局局長龐中銀告訴記者,促成游小這樣的名校有10名骨干老師到普通學校還有一個原因。“小班化教育一直是白下區義務教育的一大亮點,游府西街小學這樣的名校也在嘗試小班化教學,但是僅僅只能在其國際部進行。目前名校要做小班條件還不成熟,畢竟生源太滿,不過我們想到名校的優質資源并不是封閉的,所以促成了游小和鑫小的手拉手,也有了名校這么大規模的老師‘調’到鑫小的事情,這也許是換個角度打造的‘名校小班化’”。
不少名校校長被“下放”非名校
除了名校開始出現向普通學校出送老師外,南京一些名校校長也紛紛被下放到低一層次的小學擔任校長。記者了解到,曾在瑯琊路小學擔任副校長的許彩霞被調到當時剛開辦不久的漢江路小學任校長,如今漢江路小學已是“愉快教育”的典型;曾任瑯琊路小學分校校長的蔣麗云被調到鼓樓區最南端的莫愁新寓小學任校長;曾任力學小學分校校長的高采平被調到最北端的南財大附小任校長;曾任力學小學副校長的華萍被調到南昌路小學任校長;曾任瑞金北村小學副校長的喻健被調到四方小學任校長。記者了解到,在鼓樓區小學負責人每一屆任期4年,正校長在同一學校任職原則上不超過兩屆,如確因工作需要留任的,經全面考核可繼續留任,但最多不超過3屆。有關人士分析,將這些名校的校長、老師調到相對薄弱的學校,帶去名校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理念,有利于縮小學校間的各種差距。
【觀點】
家長:名校老師跳槽“扶貧”比名校辦分校實際對于游小老師跳槽到非名校的做法許多家長非常贊同,希望南京市能夠出臺政策多鼓勵教師流動。龍江小學的學生家長李先生說,普通學校的老師也應該可以到好的學校去,好的老師也可以到普通學校去任教,這樣大家都沒必要花幾萬上名校。家長張女士說,名校老師直接到普通小學任教比名校辦分校更實際。“看看這幾年的名校分校,比如瑯琊路小學芳草園分校、漢江路分校、力學小學鳳凰花園城分校、拉薩路小學銀城分校……哪個不是一開就火,一下子就又成了擇校熱門,普通老百姓還是擠不進去,還不如讓名校老師直接出來到普通學校實際,更能讓普通老百姓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專家:名校老師大規模流動還不現實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各個區都在促成普通學校和名校“聯姻”,如拉薩路小學和紫竹苑小學、力學小學和清涼山小學等簽訂合作交流協議書,結成教研友好學校,校際之間從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探究到教育科研都實現資源共享。南京市教育局有關專家分析,名校老師大規模流動還不太現實,目前師資流向只是單向的,主要是強校派到弱校,薄弱學校的老師派到好學校去任教還有困難,因為課不好安排。同時這種做法在同一個區推行還有可能,但在南京市整體鋪開短期內不太現實,這里有體制上的障礙,南京中小學教師由各區主管,如果老師在不同區流動,矛盾就很大,大家都會爭著到條件好的行政區去,會造成區與區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