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11-25 10:15:10
剖宮產,是由于產婦和胎兒的原因,無法使胎兒自然娩出,一種經由腹部手術切開子宮、取出胎兒及其附屬物的過程。剖宮產手術的實施,能降低孕產婦及圍產兒的死亡率,造成產傷和新生兒并發癥明顯減少。但剖宮產有弊也有利,在醫學上有著嚴格的適應癥,絕不能代替陰道分娩。
由于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要求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目前對剖宮產的指征己逐漸放寬。有調查顯示,我國20世紀50年代剖宮產率為2%,60年代是4~6%,70年代上升到10~15%,80年代達20%以上,90年代達30%以上。在一些大城市醫院,剖宮產率竟達到50%。這種情況是因為:
剖宮產手術到了現代,已經屬于一種普及性手術,隨醫療條件的改善,麻醉技術、輸血、輸液及抗生素的進步,手術安全性提高,剖宮產時間大大短于陰道分娩,術中多采用硬膜外麻醉,產婦很少感到疼痛,產婦和家屬普遍樂于接受。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產前監護手段越來越先進,原來無法發現的胎兒異常情況,得以早期發現,成為剖宮產的指征之一,例如臍帶繞頸的及早發現等。
受社會因素影響,現代人們對分娩的要求越來越高,孕媽媽及家屬對分娩的要求是:即對孩子好,又要產婦生得快,痛苦小,有利于體型恢復。對醫生來說,剖宮產手術不十分復雜,多數可順利完成,而經陰道分娩則需要大夫觀察產程,既費時又費心。
產婦及家屬一般普遍要求做剖宮產,因為流傳著不正確的說法,認為剖宮產的孩子聰明,剖宮產女性不用“開骨縫”,體型恢復得好,不受罪等,使剖宮產的社會因素明顯增加。
剖宮產對母子均有不利因素。
對母親的不利因素有:手術中可以能出現麻醉意外、出血、膀胱及輸尿管和腸管損傷,術后可能出現發熱、腹脹、刀口出血、血腫、刀口感染、腸粘連等;腹壁刀口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剖宮產會給產婦子宮留下永久性疤痕,這種醫學上稱“疤痕子宮”,在2年內再妊娠容易發生胎盤植入、胎盤粘連,分娩時易發生子宮破裂、胎盤破裂、胎盤剝離不全,避孕失敗進行人工流產時容易發生子宮穿孔。
對嬰兒來說,由于沒有經過產道擠壓,嬰兒的肺沒有經過鍛煉,出生后不易適應外界環境的驟變,容易發生新生兒窒息、呼吸窘迫綜合征、吸入性肺炎等。另外,剖宮產手術還增加了嬰兒感染的機會,使之患病率明顯增加,甚至給孩子帶來危險。
是否要進行剖宮產,多數情況下醫生是無法給予明確答復的,只有少部分孕媽媽在臨產前經檢查,發現存在著絕對的剖宮產特征,如骨盆明顯狹窄或畸形、橫位、胎兒宮內窘迫等,已經預測到經陰道分娩比較困難,或對產婦和胎兒有危險,醫生才會向產婦說明需要做好剖宮產的準備。而對大多數產婦來說,只有通過試產,才能了解產力的強弱、胎頭可塑性大小、骨盆軟組織對分娩有無阻力及產力、產道、胎頭三方面是否協調,決定是否需要剖宮產。因此,是否剖宮產應當聽從醫生安排。
對一位女性來說,一生能做幾次剖宮產,沒有確切數字。國外曾有報道一位產婦做過7次剖宮產。但醫生們建議,剖宮產術盡量不要超過3次。一般第二或第三次剖宮產后,醫生就會建議產婦做絕育術。因為3次或3次以上的剖宮產,子宮上的疤痕在妊娠后期有可能發生自發性子宮破裂,再臨產的危險性會很大。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