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23 14:53:40
導讀:教師要為幼兒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幼兒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著他們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他們摸著石頭過河。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發展兒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兒童的動手過程成為學習過程。教師不僅要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活動,而且要給予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提供各種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兒操作。
師幼關系是指教師與幼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它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發揮的作用和所持的態度等。教育活動是師幼雙方共同的活動,因此,和諧的師幼關系是教育活動取得成功的保證。贊可夫說過:“就教育工作的效果來說,很重要一點是要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作為異質的、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的兩極,不僅存在著一致、和諧與配合的一面,也存在著分歧、沖突與對抗的一面。當然,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沖突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沖突”那么激烈,而更多地表現在日常瑣事中,多是由于幼兒行為偏離或違反了某一情境中教師制定的規范而引起的,主要表現為教師不認同幼兒出現的多樣性行為,而一味地要求幼兒與其制定的規范相一致。
沖突的社會學研究表明:從客觀結果來看,只要沖突促進了社會的團結、權威的鞏固及規范的控制等,它就有利于社會系統的發展,它的功能就是正向的。那么,如何使師幼沖突產生積極的正向功能,以促進師幼關系的和諧呢?
1.正確定位
在構建和諧師幼關系的各個環節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都與教師的角色定位有很大關系。教師的角色定位直接影響著積極的師幼互動,影響著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為此,一是要用愛建立師幼互動的橋梁。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幼兒,通過自己的體態語言(如微笑、撫摸)和言語表達,讓幼兒處處感受到老師愛的真情,使師幼間達到心理相融。心理相融,是指形成一定人際關系的雙方在認識上的一致和情感上的和諧。二是要尊重幼兒。在教育活動中,無論是在權利、人格上,還是在真理面前,教師、幼兒都是平等的。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聆聽童聲、尊重幼兒,在與幼兒平等對話與交流中,建立真正民主、平等、可信賴、相互尊重的和諧的師幼互動關系。比如,對待幼兒的不良習慣,教師有教育引導、嚴格要求的權利,但要講方法、講民主。要允許幼兒提出不同意見,要讓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反思和認識規范,要允許幼兒犯錯,讓幼兒在由于違規而帶來的挫折和教訓中不斷成長。
2.創設寬松愉悅環境
教師要從站著要求、指令和指導幼兒,逐步過渡到蹲下來與幼兒平等交流,更多地關注幼兒的情緒、情感和需要,關注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從而營造和諧的師幼關系。要達此目的,一是要重視日常環境布置。幼兒與老師一樣擁有布置環境、保持環境整潔、投放區域角材料等自主活動的權利和責任。教師要和幼兒一起商量、討論布置什么樣的環境,設置哪些活動區域,然后一起收集材料、動手制作,共同開展各種活動,讓幼兒感受小主人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二是要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教師要始終保持對幼兒行為的關注,特別是關注幼兒的情緒,讓幼兒產生實質性的被尊重、被支持的感受,從而想說、敢說,對任何活動都能產生積極的反饋。教師以肯定和贊美的態度對待幼兒,善于發現并培養幼兒的特長,對幼兒及時鼓勵,可以激發幼兒的自信心、自尊心和進取心,不斷將教師的外在要求內化為幼兒自身的內在要求。
3.提高幼兒主體地位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問題,不是教什么和學什么的問題,而是建立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系問題。和諧的師幼關系,能提高幼兒的主體地位,從而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與幼兒學,形成師幼間教學相長的“和諧之美”。要以幼兒為主體,感悟幼兒的聲音,追隨幼兒,抓住幼兒在生活、學習中的興趣點,及時納入課程中,生成有關教學內容,變剛性教學計劃為彈性教學計劃,變教師設計課程為師幼共同構建課程,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啟發和鼓勵幼兒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有賴于教、學雙方的良性互動。教師要為幼兒多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讓幼兒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從牽著他們一步一步地過河,到讓他們摸著石頭過河。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強調發展兒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兒童的動手過程成為學習過程。教師不僅要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活動,而且要給予幼兒自由探索的空間,提供各種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兒操作。要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使學習成為一種快樂和自覺行為。教師要巧妙地讓自己轉向幕后,把幼兒推到臺前,讓幼兒唱好主角。
浙江省桐鄉市實驗幼兒園 谷瑩如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