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11-16 15:20:24
導讀: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環境投入不在多少,只要能促進發幼兒發展就有價值,發展才是硬道理,幼兒和教師獲得發展的教育才是優質的教育。我園在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山區,依托本地資源,走出了一條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之路。
一、領會《綱要》精神,努力尋求特色辦園之路
在實施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我們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樣的幼兒教育才是好的幼兒教育?什么樣的幼兒園才是好的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的一生打好基礎。”近幾年來,我們經常走出去,不斷吸取外地先進的教育經驗。外出參觀時,我們驚嘆于很多幼兒園豪華的裝修和富麗堂皇的環境,面對這些,我們是該羨慕而盲目跟從,還是因資金不足而自暴自棄呢?對于這一切,我們毅然說“不”!我們努力尋求一條屬于我園特點的辦園之路。經過多方對比、考證、思考、研究,分析本園情況和本地資源,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我園的地域優勢:地處桂西北山區,是一所處于城鄉之間的幼兒園,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有著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風文化,是個濃郁的民族風情園,幼兒隨時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藝術的氣氛,這些民族文化藝術精髓是幼兒教育的無價之寶。因此,根據我們本地資源和實際情況,我們把幼兒園定位為立足于當地的、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幼兒園,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新改造,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藝術的興趣、情感和審美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努力探索依托本地資源,創建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之路。隨著學習《綱要》的不斷深入,我們所思考的問題也應迎刃而解了,我們認為:只有創建適宜于幼兒全面發展的環境,才是好的幼兒園;能夠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幼兒教育。
二、在實踐中探索,利用本地資源,低成本投入,創造高質量的教育
什么是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通俗的解釋就是投入的成本低,卻能達到使幼兒的素質在活動中得到全面發展的高質量的教育效果。
(一)吸取本地民族藝術精髓,建構園本特色藝術教育課程
探索、挖掘走進本地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進行優化、升華,使之適于幼兒欣賞、理解并能夠接受的。這些文化精髓是貼近幼兒生活的藝術教育養分,運用于幼兒教育是對古老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我們在活動中,觀察幼兒,追隨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快樂認知和感受,使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素質獲得全面發展。這是《綱要》所提倡的,也是孩子們所需要的。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創設開放性、探索性的教育環境,發揮幼兒的主體能動作用
獨特的民族地區環境資源是我園幼兒所熟悉的,把這些環境變為教育環境和內容,投入的低成本,卻能收獲到高質量的教育效果。我園教師帶領幼兒和家長走進少數民族村寨,欣賞美麗的山村風光和獨特的民族建筑,參加盛大熱鬧銅鼓山歌藝術節,親身感受少數民族絢麗多彩文化藝術,給予幼兒直觀的美的感受,讓他們在濃厚的民族文化藝術氛圍及大自然的懷抱中獲得快樂、獲得知識、獲得經驗,回來后幼兒積極主動地用多種形式表現自己的藝術體驗和內心世界。如繪畫,游戲,舞蹈和故事等等。
2、根據幼兒興趣開展多種民族藝術教學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豐富多彩的民族藝術,激發了幼兒感受和體驗民族藝術的情感,教師及時抓住幼兒這一興趣,師生共同生成了形式多樣的民族藝術教學活動。
3、采集民族優秀藝術素材,創編舞蹈,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
民族藝術中優秀的藝術素材,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瑰寶,有著強烈的生命力與活力。對民族文化藝術進行挖掘、整理和創新,融入幼兒生活,再在幼兒民族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中與幼兒互動,提煉出舞蹈作品,使古老的民族文化藝術煥發時代和生命活力。我園教師根據幼兒興趣,提練優秀的民族藝術素材,創作了一批有民族特點的幼兒舞蹈,在全國、全區少兒舞蹈比賽中屢獲大獎,如水族舞蹈《山里水妞》、瑤族舞蹈《瑤族響鈴集體舞》、《瑤山猴娃樂》。
(二)新奇有趣的民間游戲豐富了幼兒的生活
民間游戲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很強的娛樂和一定觀賞、競技性。是人們生產、生活及心理素質在體育運動上的表現,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在長時間的繁衍生息歷程中創造出來的,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風采特異,形式多樣。優秀的民間游戲是我們寶貴的教育資源,在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所需材料不多,成本低,但卻給幼兒帶來無限的歡樂,有助于幼兒身心全面的發展。我園收集了許多適合幼兒開展的民間游戲,全面豐富了幼兒的生活。
(三)多元性的廢舊材料,創設高質量的教育環境
幼兒的活動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持,我們結合本地資源,收集了大量的廢舊材料,挖掘廢舊材料的新功能、新玩法,根據廢舊材料具有不定型的特點,教師與幼兒共同探討,一起深入挖掘廢舊材料的可利用價值,使廢舊材料在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賦予材料的多元價值,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
收集生活中原丟棄的盒子、袋子、罐子、塑料瓶、碎布、廣告紙、紙筒、泥巴、木頭、竹子、玉米芯、藤條、麻繩等等。充分發揮材料的原創功能,促進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幼兒萌發了千變萬化的奇思妙想,綠色環保的廢舊材料成了孩子們游戲中的替代品和操作工具,制成各類的作品。
豐富的材料,使每個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操作活動中,積極探索、主動建構,使他們在快樂的活動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把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理念成功的傳遞給了家長,實現家園同步、家園互助。家長們用愛心和孩子們共同創作了許多具有創造力的作品
三、一路艱辛,一路歌
成果展示1、在參加的十五課題——《幼兒民族文化藝術教育研究》中,我園研究的子課題《瑤族風情》獲得課題組專家的一致好評,通過課題組的鑒定,體現了幼兒園三年來課題研究的專業成果,提高了我園的教科研水平。2、《瑤山猴娃樂》的輝煌成果(證書、圖片、音像資料)。3、“新聞聯播”剪影。4、“六一”晚會片斷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環境投入不在多少,只要能促進發幼兒發展就有價值,發展才是硬道理,幼兒和教師獲得發展的教育才是優質的教育。我園在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的山區,依托本地資源,走出了一條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之路。
廣西河池市直屬機關幼兒園 方淑華 黃雪萍 杜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