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11-11 21:04:05
“接過兒童拋過來的球”、“和孩子一樣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追隨預定的教學計劃,而是追隨孩子,從他們的反應中,敏銳的捕捉到蘊藏在其中巨大的學習價值。
樂園里舉行大型風車展,大大小小、五顏六色會旋轉的風車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我們生活中什么東西會旋轉呢?各種車子的輪子、方向盤、教室里的時鐘和發條玩具,游戲時玩耍的陀螺、飛盤、呼啦圈、竹蜻蜓——各種各樣的旋轉現象無所不在。
瞧,孩子們一有空就到處找能旋轉的東西;
“老師,我發現電風扇能轉!”
“老師,皮球能轉!”
......
看著孩子們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我的腦海里閃過這樣一個念頭:為什么不讓他們在區域活動中滿足好奇心呢?原來的教學計劃又為何不能作一些調整呢?于是,我對孩子們說:會旋轉的東西很多,我們一起去收集、布置旋轉王國好嗎?
孩子們一陣歡呼雀躍!
接下來我就考慮讓孩子們怎樣學的問題,我們班30名小朋友,喜好點不同,如果按我的意愿投放材料,肯定滿足不了部分孩子的探索欲望,于是我決定把五大領域的內容分布在各區域里,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材料、忙得不亦樂乎。
在生活區,我們投放了果汁機、切紙機,制作蛋糕的工具,讓孩子們感受旋轉的樂趣。
科學區我們投放了很多旋轉玩具,并繪制了一張表格,讓孩子動手記錄能轉和不能轉的東西。
語言區放些《轉不停的小狗》、《轉圈圈》等故事書及關于龍卷風的知識圖片,讓孩子們說說旋轉。
美工區讓孩子創作,自制旋轉物品
……
孩子們在動手、動腦,我呢則不時地關注他們,給予必要的協助,還參與他們的討論,就這樣,我們共同摸索和思考,還一起玩,真是太有意思了。
案例分析:
新《綱要》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根據幼兒發展需求選擇教育內容,根據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把握時機,開展活動,通過這一案例,讓我更理解新《綱要》的蘊意。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